拉丁名: Criniger pallidus henrici Oustalet
目: 雀形目
科: 鹎科
属: 冠鹎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黄腹冠鹎相似,全长230mm。头顶褐色,具细而长的冠羽;上体橄榄色;尾羽棕褐;头侧呈褐灰色;飞羽暗褐,具茶黄色外(甲+羽);颏和喉白色;下体淡橄榄黄;腹部中央浅黄;尾下覆羽皮黄色。
亚种分布: 共分化为7亚种,分布于中国的有2亚种,云南仅记录l亚种。
采集地: 富宁剥隘甲村1961.7.14~16.;临沧马台l964.8.14.;勐腊:勐腊1958.11.14.,l959.6.30.,l960.2.8.~3.3.,易武l960.1.26.,曼粉农场l982.4.30.,曼帕1959.5.20.,勐仑l959.4.3~8;1959.7.19.,l960.1.8~31.,勐仑拉都l960.1.11.,1959.3.17.,勐仑曼岗l959.3.17~18.,l959.12.19.,勐醒l959.12.15~16.,l960.2.3.;景洪:大勐龙1960.1.7~23.,l960.4.12.,橄榄坝1957.3.17.,l960.4.1 1.,勐养井伞1960.4.4.,小勐养1960.3.30.~4.15.;勐海l989.3.25.;江城岩脚l972.6.11~19.。
形态特征: 成鸟:头顶和羽冠褐色;后颈、背、肩和腰羽橄榄褐沾绿色,尾上覆羽沾棕色;尾羽棕褐,外侧尾羽先端略浅;眼先、眼周、颊以及耳羽灰褐色,略具浅色斑纹;翅上覆羽褐色;飞羽内(甲+羽)暗褐,外(甲+羽)除先端外大多呈暗茶黄色,最内侧飞羽暗茶褐色;颏、喉纯白;胸和腹部淡橄榄黄色,或多或少渲染灰褐色,胸和两胁渲染的的灰褐色较浓;尾下覆羽皮黄色。 虹膜褐色;嘴深蓝灰、黑灰或褐色;上嘴黑褐,下嘴灰色或灰褐色(干制标本上嘴角褐,下嘴浅角色,嘴缘、嘴底和先端角白色);跗蹠黄、肉黄、肉棕或肉灰色。
分布: 勐腊、景洪、勐海、江城、临沧、保山、沧源、河口、屏边、富宁,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广西,为留鸟。国外见于缅甸东部、老挝西JL-音P、泰国北部、越南北部。
资料: 栖息于较开阔的季雨林、热带雨林或次生常绿阔叶林、小乔木树丛中。喜结小群觅食于乔木上层,偶见于下层活动。 杂食性。剖检4月采自盈江的l只鸟胃,胃内全为草籽和树果。郑宝赉等(1985)剖检1月(10只)、4月(3只)、6月(2只)和7月(2只)采自云南的17只鸟胃,内容物主要为植物性食物,其中浆果(7次)、草莓、荚果、坚果(各1次)以及其他果实(6 次);此外有鞘翅目昆虫(1次)和其他昆虫(3次)。 栖息地海拔600~1 55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