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红臀鹎

拉丁名: Pycnonotus cafer stanfordi Deignan

目: 雀形目

科: 鹎科

属: 鹎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全长约215mm。与白喉红臀鹎相似,但喉和上胸为黑色;头顶黑色;上体暗褐或黑褐,羽缘浅淡;两翅暗褐;尾褐黑而具白端;耳羽棕褐色;喉黑色;胸黑褐而羽缘淡褐呈鳞状;尾下覆羽赤红。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分化为9亚种,中国仅记录l亚种,主要分布于云南西部。

采集地: 泸水大兰茂l974.2.18;潞西:芒市l962.4.27,三台山l962.4 13,遮放1962.3.30~4.1;瑞丽弄岛等嘎1992.12.21;盈江:l960.5 21~25.,芒线l965.5.5.~5 7,那邦1979 1 5~13;腾冲腾冲坝l960 3.31~4.4;保山坝弯1965 6.21~24;沧源:班洪l964 6 11~13,班老1978 12.2.;永德:大雪山l964 4.23,曼来1960.4.27,忙蚌l960 4.29,勐底1964 8 7~8。

形态特征: 成鸟:头顶黑色具光泽;后颈、肩和背暗褐具灰色狭缘;腰羽几纯暗褐,尾上覆羽近白色,羽端浅灰褐色;尾羽褐黑,中央尾羽具狭窄的白色端斑,其余尾羽均具较宽阔的白色端斑;耳羽棕褐色;眼先和眼周黑色;翅暗褐,除最外侧飞羽外,大都具浅褐色羽缘;颏和喉黑色;胸暗褐(新鲜标本胸部黑色);上胸羽片先端具浅棕白色狭缘,下胸羽片形略尖,羽缘白色;腹中央近白色;两胁灰褐色;尾下覆羽赤红色。 幼鸟:依l964年8月7日采自永德勐底的标本描记,与成鸟相似,但通体浅淡,头顶暗褐色;上体褐色;尾羽略具浅褐色羽端;飞羽外翻具浅棕色羽缘;喉、胸褐色;下胸具白色羽缘;腹近白色;两胁浅灰褐色;尾下覆羽淡橘红。 虹膜暗褐色;嘴黑;脚黑褐或黑色。

分布: 泸水、腾冲、陇川、龙陵、盈江、潞西、保山、永德、沧源、瑞丽,为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北部和东北部。

资料: 栖息于开阔山坡或平坝的阔叶林、灌木草丛、村寨庭园或村落附近的林缘,也见于季雨林、热带雨林或沟谷雨林的林缘。多3~5只或10多只结群活动,有时与红耳鹎或黄臀鹎混群。 杂食性,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剖检3~8月采自潞西、盈江、保山和永德的17只鸟胃,胃内有膜翅目、直翅目和鳞翅目幼虫(各1次)以及鞘翅目和其他昆虫碎片(各3 次),动物性食物占34.8%;悬钩子等植物果实(14次)、种子(1次)、草叶(1次),占65.2%。 1965年6月24日在云南保山坝湾(海拔l 050m)采得l巢,巢营于山坡灌木丛中,距地约1.3m。巢呈碗状,外以细枝条和枯叶用蛛丝缠绕,内敷以纤柔的草丝。巢口外径10cm,巢底外径9cm,巢口内径8era,巢底直径7cm,巢高8em,深5.5cm。巢内有卵3 枚,卵呈粉红色,具紫红色细斑点。卵的量度为24mm×17mm(杨岚,1978)。 栖息地海拔800~1 3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