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臀鹎

拉丁名: Pycnonotus xanthorrhous andersoni(Swinhoe)

目: 雀形目

科: 鹎科

属: 鹎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95mm。头黑,羽冠不明显;近下嘴基部具l块微小红色点斑,不易发现;上体褐色;耳羽略浅;喉白;下体近白;上胸具浅褐色横带;尾下覆羽深黄色。

亚种分布: 分化为2亚种,均可见于中国,云南均有分布。

采集地: 永仁1969 7.3;永善1974.2.2.,l074.6.21,1975.3.31.,l975 6.8.,井底1963 11.22.,l974 1 1.19~12.19,1975 1.2.;巧家l963 11.28;寻甸1975 9 8;文山平坝腰店l961.20~27.;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 6.5~9;西畴小桥沟l999 3.26;绿春黄连山l996.4.26.,屏边大围山1985.5.2.;蒙自期路白1985 4.8.;石屏龙棚l985 6 17。

形态特征: 背部褐色较淡;繁殖羽的胸和胁部的浅褐色横带不甚显著,与白色喉部分界不清晰。

分布: 永善、昭通、盐津、绥江、大关、永仁、巧家、会泽、文山、马关、西畴、绿春、屏边、蒙自、石屏、元阳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河南南部、长江流域下游以南的华南地区,西至四川万源和云南东南部以东的地区。在四川盆地西部和南部以至贵州习水、桐梓、绥阳、遵义等地以及云南昆明、景东、丽江、金平、绿春、蒙自一带有指名亚种和andersoni亚种的居问类型。

资料: 栖息于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次生林的林缘地带,也见于灌木丛、稀树草丛、草地灌丛、针竹混交林或竹丛中,或活动于村寨农田附近的灌丛中,甚至活动于城镇的园林中。有时与红耳鹎、红臀鹎等混群活动。善鸣,鸣声清脆而宏亮。 杂食性鸟类。剖检采自潞西、盈江、永德、腾冲、双江、凤庆、维西、宁蒗和宾川的24只鸟胃,其中悬钩子等植物果实占73.2%,白蚂蚁、蜂等动物性食物占26 8%。郑宝赉等(1985)剖检l月(1只)、2月(1只)、3月(2只)、4月(17只)、5月(7只)、6 月(14只)、7月(1只)、8月(6只)、9月(2只)和11月(1只)采自云南的52只鸟胃分析结果,以植物性食物居多,所食种类有榕果(10次)、黄泡果(4次)、核果(3 次)、浆果、锁莓、草莓(各2次)、种子、花、叶、豌豆等(各1次),以及其他果实(8 次);动物性食物有甲虫和膜翅目昆虫(各2次)、蝗虫(1次)、蠹虫(1次)和其他昆虫(7次)。何晓瑞等(1980)剖检4~6月采自云南绥江和永善的7只鸟胃内60%以上为种籽、浆果、花、叶等,兼有部分昆虫。1985年8月30日在昆明花红洞采集到l巢,巢位于西向山坡云南松幼树上,距地0 8m。巢由禾本科植物的叶、花穗、茎等筑成,巢内由较细的茎秆构成,非常精致,无垫物,巢外径为106mm×81mm,内径65mm×70mm,内有2枚卵,分别重2.99、3 09,量度分别为20.3mm×17 9mm和20 8mm×16.3mm。卵呈短椭圆形,白染赭红色,密布不规则的暗赭红色点斑,钝端具有约8nun的灰色带斑。25日还在杨梅灌丛中发现l巢,巢距地面仅0.5m,巢内有3只雏鸟。 栖息地海拔400~2 750m。资源状况为优势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