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山椒鸟

拉丁名: Pericrocotus roseus roselts(Vieillot)

目: 雀形目

科: 山椒鸟科

属: 山椒鸟属

特征描述: 全长约185ram。雄鸟额和头顶前部白色;头和上体灰褐色,尾上覆羽赤红,尾羽主要呈黑色和红色;两翅灰褐,具赤红色翅斑;下体粉红色。雌鸟上体灰色较雄鸟浅淡,红色部分被浅黄色取代。

亚种分布: Howard & Moore(1984)和Mayr,& Greenway(1960)认为该种分化为P r cantonensis、P r roseus和P r stanfordi 3亚种,我国均有分布。其中P r.cantonensis在郑作新(2000)和约翰-马敬能(2000)中均列为独立的种,即小灰山椒鸟(P cantonensis)。而P r stanfordi通常被认为是粉红山椒鸟(P r rose.s)和小灰山椒鸟(P cantonensis)的杂交类型(郑作新,l976、1987、2000)。本书依郑作新(1987、2000)仍将我国分布的粉红山椒鸟列为指名亚种。

采集地: 保山坝弯1965 6.20~25;盈江:l960.5.20,芒线1965 4.26.;个旧蛮耗1985 6.29~7 6.:河口l961.4 23;屏边大围山l985 4 16~28;石屏龙朋1985 6 17~19;昆明西山谷律1990.4 14.;耿马勐定l964.5.23.;双江l960 3.28,1964.6.21;江城岩脚l972.6.11;景东:坝区l964 9.25,董家山l957.3.29.,灰窑l964.9.8~14.;景谷:勐戛l960.5.13,永平1960.5 9;富宁1961 7 9;马关老君山l961 6.10;景洪:橄榄坝1960 4 7~21,井伞1960 4 4~8,普文1960.5 1,小勐养l957.3 31.,l960.3.18.~5 1;勐腊勐仑1959 4.3;潞西芒市1962.4.2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和冠部灰褐色,部分标本额基近白;有的标本额基、眼先上方及短眉纹微染粉白或粉红色;背部转淡,下背微沾红色;腰和尾上覆羽浅沙褐色,羽端赤红色,有的标本尾上覆羽几乎全为赤红色;中央尾羽暗褐色;第2 对外翈先端大部分赤红;其余尾羽赤红色,基部褐色;外侧3对尾羽依次变短,最外侧尾羽几乎与尾下覆羽等长或略短;眼先黑色,耳羽灰色;翅褐色,自第4枚初级飞羽至最后第3枚内侧飞羽中部具赤红色宽斑,内翈红色斑较浅淡;内侧飞羽尚具赤红色外缘;大覆羽端斑赤红色;颏及喉部近白色或粉白色;下腹中央近白色;下体余部粉红色。 雌性成鸟:与雄性成鸟相似,仅雄鸟的红色部分被黄色所取代。 雄性亚成鸟:据l960年4月7日和21日采自景洪橄榄坝以及l985年4月28 日采自屏边大围山的标本描记,与雌性成鸟相似,但腰、尾上覆羽、尾羽、翅和胸、腹均有红色羽片生出,呈黄红相间状,其中尤以尾部显著。 虹膜暗褐;嘴和脚黑色。

分布: 泸水、保山、腾冲、盈江、潞西、耿马、双江、景东、景谷、勐腊、景洪、江城、昆明、河口、蒙自、屏边、石屏、马关、富宁,为繁殖鸟。省外分布于四川西南部、广西、贵州,为繁殖鸟。国外见于印度南部、喜马拉雅山脉至阿富汗、印度北部、缅甸南部和泰国,为旅鸟或冬候鸟。

资料: 栖息于开阔的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稀疏的杂木灌木丛中,常结群活动于高大乔木上层或中层,3月可见成对活动。 杂食性,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剖检采自耿马、盈江、保山和腾冲的l5只鸟胃,胃内均为动物性食物。郑宝赉等(1985)剖检4月(6只)、5月(5只)、6月(8只)、7月(3只)、8月(1只)和9月(4只)采自云南、贵州的27只鸟胃,其内容物几纯为昆虫,有甲虫(12次)、膜翅目昆虫(5次)、蝽象(5次)、鳞翅目昆虫(4次)、等翅目白蚁(2次)、蜻蜓(2次)、蝼蛄和虫卵(各1次)以及其他昆虫(4次),1只鸟胃内兼有树果。 每年4~7月繁殖,l961年4月23 日在云南河口采集的雄鸟生殖腺已膨大。巢多营于乔木上,呈杯状,以细草、松针及其他柔软材料筑成,外敷以苔藓、地衣等物。每窝产卵3~4枚。卵呈灰白色至淡蓝色,染以淡紫,并缀有紫褐色或黄色斑点。 栖息地海拔100~1 8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