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鹨

拉丁名: Anthus sylvanus(Hodgson)

目: 雀形目

科: 鹡鸰科

属: 鹨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9~188mm。体形较水鹨稍大。上体淡棕红,满布粗著的黑色纵纹;下体灰棕白色,除颏、喉外,每羽均具纤细的暗褐色轴纹;尾羽的端部狭而呈尖形;后趾的爪稍曲,呈褐色,明显较后趾短。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昆明:花红洞1981 4.22.,黑龙潭1957 8.20;大理点苍山东坡l984 7 7;中甸桥头l984 6 16.;双江勐峨l964 6.29.;凤庆白腊l964 7.2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背和肩羽满布粗著的黑色并渲染棕红色纵纹,羽缘淡棕黄色,后颈部的斑纹略细狭;翅上覆羽浅棕红,轴纹粗著呈黑褐色,羽缘淡棕白色;飞羽暗褐,狭缘淡棕白色;眉纹淡棕白,从前额两侧伸达枕侧;眼先至眼后暗褐,耳羽红褐并杂黑褐色斑纹;颊和颏、喉棕白色,颚纹狭细呈黑褐色;颈侧和胸、腹至尾下覆羽呈浅棕白色,均具暗褐色狭细轴纹,有的颈侧和上胸部轴纹较粗著;尾上覆羽形尖而与背同色;中央l对尾羽端部尖锐,呈棕褐色,具粗著的暗褐色轴纹,其余尾羽黑褐色;外侧第1、第2、第3对尾羽内翈端部均具楔状白斑,第1对外侧尾羽白斑最大,第2对次之,第3对最小,仅见于内翈的端部。 虹膜暗褐;上嘴黑褐,下嘴黄褐色;跗蹠和趾黄褐色,爪淡褐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鸟酷似。

分布: 澜沧江流域、双江、凤庆、丽江、大理、中甸、昆明、宜良、蒙自等地,为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兴义、安龙、水城,重庆,四川秀山、宜宾、雷波、峨边、雅安、西昌、康定、泸定,广西金秀瑶山,浙江西部和南部山地,广东沿海,江西、福建等地。国外分布于东阿富汗、尼泊尔等喜马拉雅山地。

资料: 栖息于山坡草地、耕作地和林缘地带,喜在山坡岩石问和灌丛中活动。多见单个或成对在地上觅食,食物主要是昆虫。剖检6~7月采自双江勐峨和风庆白腊的2只鸟胃,胃容物中见有鳞翅目幼虫(2次)、鞘翅目甲虫(2次)、其他昆虫碎片(1次),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100%。 繁殖期多在4~7月。巢呈杯状,由牧草或其他草的茎叶构成,巢筑于草丛中或石头旁较凹陷的地方。每巢产卵3~5枚,卵壳灰白色(郑宝赉等,1985)。 栖息地海拔1 500~2 4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印亚界山地 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