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鹨

拉丁名: Anthus hodgsoni yunnanensLs Uchida et Kuroda

目: 雀形目

科: 鹡鸰科

属: 鹨属

特征描述: 全长l45~191mm。体形较田鹨稍小。上体橄榄绿褐色,满布暗褐色纵纹;眉纹淡棕白;翅上具2道棕黄色翅斑;下体白色,胸和两胁沾棕黄,并具粗著的黑色纵纹;最外侧1对尾羽大都白色,次1对尾羽仅尖端具小的三角形白斑。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Mayr & Greenway(1960)记录3亚种,Howard & Moore(1980)记录2亚种。郑作新(1987、1994)记录中国分布2亚种,将Samdnry(1909)录自甘肃西南部的berezowskii亚种,归列为hodgsoni亚种的同物异名。云南分布2亚种。

采集地: 勐腊:勐腊l959 12.18,1960.2.27,勐捧1960.2.24,易武1960 1 15~28,小勐仑l960 1.3~3 1 1;景洪:景洪l960 1.2,大勐龙l960 1 15,小勐养1960.3 18~4 14;景东川河1957 1 11;新平:新平l976 12.12~27,者龙1977.10 7;永德大雪山1964 4.10;泸水大兰茂l974 2.18;贡山七箐1973 12.11;维西偏天阁1956 9.24;丽江鲁甸1956 9.24;中甸上桥头l981 10.23;峨山白玉顶l967 1 1 20;昆明:昆明市1982 11.18,花红洞l981 10.22~27,1983 10.27,谷律1990 4 9;蒙自期路白1985 4 6~10;屏边大围山l985 4 17;绿春大风丫口1987 10.22.;永善井底1963 11.2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冬羽):上体橄榄绿褐色;前额、头顶至后颈具黑褐色纵纹;后颈至背暗褐色纵纹不太明显;腰至尾上覆羽呈纯橄榄绿褐色;眉纹淡棕白色,前端沾棕;眼先、眼下和眼后及耳羽绿褐色;两翅黑褐色,大、中覆羽具淡棕黄色宽缘,形成翅斑;内侧次级飞羽宽缘橄榄绿褐色,初级飞羽狭缘淡棕白色;颊和颏、喉淡棕白;颚纹黑褐色;胸和胁部淡棕黄,满布粗著的黑色纵纹;腹部中央至尾下覆羽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淡棕白色;中央尾羽暗褐,羽缘橄榄绿色;外侧尾羽黑褐具橄榄绿色狭缘,最外侧1对尾羽的外翈淡绿褐,内翈除基部暗褐色外概呈乳白色;第2对外侧尾羽端部具小的三角形白斑。 虹膜红褐色;嘴黑褐,下嘴基部肉黄色;跗蹠和趾淡肉红色,爪淡褐色。 雌性成鸟:形态与雄鸟相似。

分布: 云南全省均有分布,为冬候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古、东北,为夏候鸟;河北、甘肃的天水南、北部,为夏候鸟或旅鸟;自东北南部,内蒙古东部,南至长江,向西有时达青海东部和东南部斑玛,为旅鸟;西藏左贡(9月7日)和南部,四川、贵州至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及台湾岛、海南岛等地,为冬候鸟。国外分布于俄罗斯东北部,向东至勘察加半岛、贝加尔、蒙古、千岛群岛、库页岛、北海道等地区繁殖,冬季在朝鲜、菲律宾、中南半岛和印度等地越冬。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