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氏鹨

拉丁名: Anthus godlewskii(Taczanowski)

目: 雀形目

科: 鹡鸰科

属: 鹨属

特征描述: 形态与田鹨的rufulus亚种很难区别,仅鸣叫声不同;平原鹨繁殖鸟胸部无暗色纵纹,而布莱氏鹨的胸部具纵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蒙自3~10月(Rothschild,1926)。

形态特征: 上体羽色较平原鹨A campestris griseus亚种暗浓,呈黑褐色;腰和尾上覆羽沙褐色;尾羽黑褐,中央1对尾羽具赭色宽边,最外侧l对尾羽白色,内翈近基部具黑褐色羽缘,次1对尾羽外翈白色,内匍仅具白色端斑,羽轴暗褐色;翅羽暗褐,边缘沙黄色;下体沙黄色,胸部色较浓,并具暗褐色纵纹。 虹膜暗褐色;嘴先端暗褐色,嘴基淡褐色;跗蹠和趾淡褐色,爪褐色,后爪淡黄色。

分布: 蒙自,为旅鸟。省外分布于东北西北部满洲里,内蒙古东部高原,青海东部、东南部斑玛、南部玉树,为繁殖鸟、旅鸟;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伊克昭盟、宁夏贺兰山、甘肃,四川西北部石渠、西部巴塘、理塘,西藏南部拉萨、昌都地区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为旅鸟。国外分布于外贝加尔南部、蒙古、锡金,冬季迁至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等地越冬。

资料: 栖息于河滩、谷地、沼泽、草地、林问空地,多成对或单个在地面活动觅食。以昆虫为食,多食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的成虫和幼虫,亦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 栖息地海拔300~600m。资源状况为罕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