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鹡鸰

拉丁名: Motacilla cineFea robusta(Brehm)

目: 雀形目

科: 鹡鸰科

属: 鹡鸰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5~192mm。体形与黄鹡鸰相似。前额、头顶至背部概为灰色;腰和尾上覆羽黄绿色;眉纹和颚纹白色;颏、喉至上胸白色(有的稍沾黄色)或黑色(夏羽);胸、腹部至尾下覆羽亮黄色;飞羽黑褐,内翈基部具白斑,三级飞羽外匍缘黄绿色;尾羽中央3对黑色,外侧第l对纯白,第2、第3对大部白色,仅外翈黑色;后爪显著弯曲,较后趾为短。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5亚种(Maya&Greenwav,1960;Howard & Moore,1980),中国仅证录robusta亚种(郑作新,l987;郑宝赉等,l985)。但据Mayr & Greenway(1960)认为指名亚种冬季可迁飞至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采集地: 勐腊:县城区1958 10 11,1960.2.26.~3.4.,勐仑l969.12.11,1960 1 11;景洪大勐龙l960.1 4;思茅1957.2.13.;景东l957.1 11,1964.9.22~26.:双江l960.3.26.,l963.3.27.;耿马勐撒l964.5.4;永德:梨梨箐1964.8.22.;蚂蟥箐1964.4.10,大雪山l964 4.10;潞西:勐旺l965 3 16,遮放1962.4.4.;贡山巴坡1973.5 14.;维西偏天阁1956.9 19~22.;永善井底l963.11.23;巧家1963 11.27;宁蒗泸沽湖1981 11.20;蒙自期路白l985.4 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冬羽):前额褐灰,有的稍沾黄绿色;头顶、后颈至腰羽及颈侧和肩羽纯褐灰色;腰羽下部和尾上覆羽绿色;眉纹和颚纹白色,眼先黑褐,耳羽灰褐;眼圈杂以白色;翅上小覆羽、中覆羽和大覆羽黑褐色,端缘褐灰色;飞羽黑褐,三级飞羽外翈缘以淡黄白色;内侧飞羽的内翈基部白色,形成翅下白斑;翅下覆羽灰色;腋羽白色;颏、喉至上胸白色;胸、腹部和尾下覆羽鲜黄;中央3对尾羽黑褐,并狭缘黄绿色;最外侧第1对尾羽纯白,第2、第3对大都白色,外翈近基部黑色,有的第3对内翈斑杂黑色。 雄鸟(夏羽):前额至头顶的灰色较深浓;颏、喉至上胸呈黑色;余部与冬羽相同。 雌鸟:似雄鸟的冬羽,通体羽色不如雄鸟鲜艳。 虹膜褐色;嘴黑褐色;跗蹠和趾、爪角褐色。

分布: 勐腊、景洪、勐海、思茅、景东、临沧、双江、耿马、永德、潞西、盈江、腾冲、保山、泸水、贡山、大理、丽江、维西、宁蒗、永善、镇雄、昭通、寻甸、昆明、曲靖、师宗、石林、泸西、通海、蒙自、河口、文山,几遍全省各地,为旅鸟、冬候鸟,部分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北部、东北北部和南部、河北、山西、陕西南部、甘肃南部和西部、四川北部、西藏南部和青海东部,为夏候鸟或旅鸟;新疆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河南、山东、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四川中部和西部、西藏南部等地,为旅鸟;长江以南的各省区和台湾、海南等岛屿,为冬候鸟。据张万福(1993)记录认为灰鹡鸰在台湾平原地区为留鸟,夏季迁至高海拔地区繁殖,另有部分为冬候鸟。国外繁殖于亚洲东北部、日本,冬季南迁至菲律宾等地越冬。

资料: 栖息活动于江河、湖泊等水域的边缘浅滩地带,习性与黄鹡鸰相似。剖检4~5月采至滇西地区的4只鸟胃,胃容物有蝇类蛆虫(3次)、鳞翅目幼虫(1次)、鞘翅目小甲虫(2次)、半翅目花蝽(1次),全为昆虫类食物。据彭燕章等(1987)记载,灰鹡鸰在云南为留鸟,营巢于岸旁石缝中。每窝产卵4~5枚,卵呈灰白色,具淡灰乃至紫褐色点斑。亲鸟的护雏性很强。 栖息地海拔600~2 6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古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