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胸丝冠鸟

拉丁名: Serilophus lunatus elisabethae La Touche

目: 雀形目

科: 阔嘴鸟科

属: 丝冠鸟属

特征描述: 全长l62—180mm,体形较长尾阔嘴鸟稍小。嘴形宽阔而平扁;鼻孔圆形而外露;后枕羽毛较长,形成短的冠羽,伸达后颈;上体羽为锈褐或棕栗色,下体银灰白色,两翅具亮蓝色翅斑;尾羽黑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两性相似,但雌鸟上胸部羽毛的尖端亮银白色,形成项圈状,颈部两侧尤为明显。

亚种分布: 银胸丝冠鸟的种下分类,Deignan(1948)将其分为ll亚种。Peters(1951)将Deignan(1948)录自云南西部孟定的S l atrestus和录自泰国的S l aphobus亚种归列为La Touche(1921)录自云南东南部河口的S l elisabethae亚种的同物异名,计列为9亚种。Howard & Moore(1980、1984)计列l0亚种,在其名录中未列elisabethae亚种,而认为分布于缅甸、泰国东部和越南、老挝北部地区的银胸丝冠鸟为atrestus亚种。经比较研究认为elisabethae与atrestus两亚种之间无比较稳定的显著差异,Peters(1951)将其归列为同物异名是可行的(郑宝赉等,1985)。所以,在中国分布的银胸丝冠鸟为elisabethae和polionotus2亚种。云南仅分布elisabethae亚种,polionotus亚种分布于海南岛。

采集地: 景洪:小勐养井伞1960 4、l~7,橄榄坝l960.4 7;勐腊:曼帕l959.5 1 1,勐腊l960 1 15。2.10.,勐仑l960 1 9~11,1993 11 6,1994.4.21一4.27.,易武1960.4.25,勐远1960 1 17,勐捧1960.3.21;勐海勐阿1959 2.3;孟连宗勒1960.2.14 、3.3;沧源下班老l978 12.7~l2.;西盟南康河1961.1 19;耿马孟定1960.4.21;河口坝溪l954 4 1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淡蓝灰,头顶至后枕锈褐色;粗著的黑色眉纹从眼前伸达后枕两侧;眼先、颊部和耳羽浅锈黄色,有的稍沾灰褐色;后颈、颈侧和上背灰棕褐色,下背至腰浅棕红;尾上覆羽呈深棕红色,最长的尾上覆羽有的呈栗红色;肩羽烟灰棕褐色;翅上覆羽黑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嘲绒黑色.外(甲+羽)中央具宽阔的蓝灰色翅斑,内(甲+羽)翅斑呈白 色;初级飞羽的羽端形尖并具白色楔状小斑;次级飞羽外(甲+羽)端缘以蓝色和白色,呈形, 内(甲+羽)羽端棕栗色;三级飞羽呈亮棕栗色;翅缘白,翅下覆羽黑色,端缘灰白色;尾羽黑色,中央2对纯黑,第3对内(甲+羽)近端部多少沾白色,其余尾羽具宽阔的白色端斑,呈凸尾型;下体淡银灰自色,颏、喉近白;胸部及两胁多银灰色,腹部中央较浅淡;尾下覆羽纯白色;腋羽和翅下覆羽灰白色;覆羽灰白色;覆腿羽及跗蹠上部被羽黑褐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惟颈侧至上胸部具亮银白色项圈状领环。 虹膜暗褐色,眼周裸露皮肤呈橙黄色或黄绿色;嘴亮蓝色,嘴峰、下嘴脊部和嘴缘较 浅淡;跗蹠和趾蓝绿色,爪蓝色。

分布: 云南西部瑞丽、耿马、西盟、孟连,南部思茅、勐海、景洪、勐腊,东南部河口,为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南宁、那坡、靖西、龙州、大新、宁明、上思、龙津。国外分布于缅甸、老挝、越南、泰国等。

资料: 银胸丝冠鸟是热带林栖鸟类,栖息于滇西和滇南的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多见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的中低层树木、灌丛上栖息,有时也见栖于田坝区的榕树和村寨边缘的树林和竹林上活动觅食。性喜结群静栖,不善跳跃和呜叫。 嗜食昆虫,兼食果实。笔者剖检采自滇西和滇南地区的2月、3月和4月的5只鸟胃,其中3只鸟胃内全是昆虫,有2只鸟胃内除昆虫之外还见有果实和种子。据郑作新等(1962)报道,剖检1~4月、lo月、l2月所采的l2只鸟胃的食性分析结果,全是昆虫,其中以甲虫(8次)、蝽象(6次)最多。采自海南岛的2只鸟胃虫中,昆虫均占90%以上(郑作新等,1973)。 1994年4月在西双版纳勐仑镇城子村寨附近的次生常绿阔叶林中,观察到单只银胸丝冠鸟衔草丝筑巢的现象。 栖息地海拔80~1400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羽色绚丽,可供观赏,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