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燕

拉丁名: Ptyonoprogne rupestris rupestns(Scopoli))

目: 雀形目

科: 燕科

属: 岩燕属

特征描述: 全长l30~175mm,体形较沙燕大。上体褐灰,下体深砂棕色;尾下覆羽暗褐色;尾羽除中央1对和最外侧1对之外,其余尾羽近端l/3的内翈均具圆形白色块斑,尾羽展开时明显可见。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2亚种,中国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形态特征: 成鸟:头顶暗褐,上体灰褐;颈侧、翅上覆羽及尾羽暗褐色;尾羽短,除中央l对及最外侧1对外,其余内翈近端1/3处具白斑;眼先、耳羽暗褐色;颏、喉及上胸污白,仅少数羽具暗褐色斑点;下胸部及腹部深棕砂色;胁、腹和尾下覆羽暗烟褐色。雌雄同色。 雄性幼鸟:前额、头顶至后颈纯暗褐色;背至尾上覆羽和肩羽灰褐,羽端狭缘淡棕黄色;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褐色,内侧三级飞羽亦狭缘淡棕黄色;眼先和耳羽与头顶同色;颏、喉至上胸灰棕色;羽基灰白,满布褐色斑纹;下胸、两胁和腹部浅灰棕色,尾下覆黑褐,羽端缘灰棕色;尾羽黑褐,除中央1对和最外侧1对尾羽之外,其余尾羽的内翈近端1/3处具白色圆形块斑;翅下覆羽和腋羽暗褐色。 虹膜暗褐;上嘴和下嘴尖端黑色,嘴角及下嘴基部黄色;跗蹠和趾肉褐色,爪黑色。

分布: 昆明、怒江流域(2月,Rothschild,1926),云南西北部德钦自古(Cigu),为繁殖鸟或留鸟(郑作新,l987)。省外分布于新疆西部喀喇昆仑山、喀什、天山至中部和靖,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藏南部和昌都地区北部、山西、河北、东北西南部朝阳。国外见于北欧、亚洲南部、法国、俄罗斯、伊朗、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小亚细亚、巴基斯坦等,冬季南迁至萨哈拉、苏丹、埃塞俄比亚越冬。

资料: 在云南省的历次考察中未采获标本。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为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