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八色鸫

拉丁名: Pitta oatesi castaneiceps Delacour et Jabouille

目: 雀形目

科: 八色鸫科

属: 八色鸫属

特征描述: 全长238~260mm。与蓝背八色鸫相似,但体形稍大;前额、头顶至后颈栗黄褐色;前额、两颊、颈侧、喉部至上胸多少渲染粉红色;上体及尾羽表面暗绿,腰沾蓝色,上背多少渲染栗黄褐色;下体茶黄,下腹部中央较浅淡,肛周呈棕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4亚种(Traylor,1979),中国有2亚种,仅分布于云南。

采集地: 屏边大围山l956.6.25.;河口大围山肥猪冲l975.5.24;马关都龙老君山1961.6.3;绿春黄连山l979 8 6~13。

形态特征: 成鸟:通体羽色与指名亚种相似;头顶至上背的栗褐色更浓艳;上体余部亦多染棕褐色;头和下体多赭褐色;前额、颊及喉至上胸部多茶黄色而少染葡萄红色。 幼鸟:1961年6月3日在马关县都龙老君山采到l只性别不明的幼鸟,1979年8月6日和l3日又在绿春县黄连山采到1只雄性和l只雌性幼鸟。这3只幼鸟均为正在稚后换羽的幼鸟,前额、头顶至后颈和上背至尾上覆羽及翅上覆羽的羽枝较松散,羽片呈暗褐色,每羽端部中央具白色点斑;眉纹、两颊和颏、喉呈粉红白色,每羽狭缘灰黑色;胸和腹部羽基黑褐色,羽端白色并狭缘黑色,形成较大的白色点斑;飞羽和尾羽3只鸟均脱换出与成鸟相同的正羽。6月3日在马关采的幼鸟,胸侧和两胁已换出赭黄色正羽。8月6日在绿春采的雄性幼鸟的肩部和上背已出现少数绿褐色正羽,两胁和腹部中央亦换出赭黄色正羽。

分布: 屏边、河口大围山、绿春黄连山、马关都龙老君山,为留鸟。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西部及老挝中部地区。

资料: 栗头八色鸫栖息于云南西南部和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在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下的阴湿处活动觅食。不结群,冬季或夏季均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脚长而强健,善于奔跑跳跃,频频用脚翻抛地上的枯枝落叶寻找食物。 剖检l月(1只)、2月(1只)、3月(1只)、5月(1只)、6月(1只)所采的5只鸟胃,除l979年1月8日在盈江龙盆采集的1只雌鸟胃内兼有植物性食物之外,其余4只鸟胃内全是鞘翅目昆虫和蚂蚁等动物性食物。盈江龙盆所采的1只鸟胃,经分析有鞘翅目楸甲科(Lucadidae)及象甲科(Curculionidae)昆虫和膜翅目蚂蚁等动物性食物,占胃容物总量的75%;种子和果实占20%;细砂占5%。郑作新等(1960、|962)记录剖检2月、6月采韵2只鸟胃,胃内食物见有蚯蚓、甲虫、白蚁和蚂蚁,还有其他昆虫碎片。6月25日在屏边大围山采的雌鸟,见卵巢内有膨大的卵泡。 栖息地海拔1800m以下地带。资源状况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为东洋界,中印亚界,东南亚热带地区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