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杜鹃

拉丁名: Cuculus sonneratii sonneratii Latham

目: 鹃形目

科: 杜鹃科

属: 杜鹃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小,翅长在115--130mm之间。上体栗褐,下体白色,通体密布暗褐色波状细横斑;尾羽先端变狭。雌雄相似,成、幼体也相似。

亚种分布: 栗斑杜鹃已录5个亚种,国内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耿马孟定四方井l960.4.27.。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后颈及整个上体棕栗色,满布黑褐色波形横斑;前额、眉纹至颈侧白色,杂黑色横斑和点斑;眼后纹栗褐而斑杂黑色;飞羽暗褐,外缘以棕栗色齿状斑,内翈缘淡棕栗色;尾羽棕栗色具宽阔的黑褐色中央轴纹,轴纹边缘呈齿状横斑,尾端淡棕白色;颊、颏、喉及整个下体浅灰白色,密布黑褐色波形横纹;翅下覆羽及尾下覆羽浅棕白色,亦具稀疏的黑褐色波形横纹。两性相似。 虹膜褐色或灰褐,具辉红色外圈;嘴淡绿黄或角绿,嘴峰及嘴端褐黑色,嘴角较黄;脚灰绿或角绿色。

分布: 耿马、思茅、景洪、盈江,夏候鸟。省外见于四川会东、广西桂林。国外分布于印度及中南半岛。

资料: 栖息于山林或密林中,有时也到林缘活动,喜停留于大树秃枝上呜叫,叫声似“wei—ti—te—ti”,类似四声一度的吹口哨声,食物以各种昆虫为主,在我国南邻地区栗斑杜鹃一年大部分时间以鳞翅目幼虫和白蚁为食。产卵时间从2—8月,卵寄孵于鹎科、画眉亚科及短翅莺属等鸟类的巢中(Baker,1927)。栗斑杜鹃喜吃林木害虫白蚁,对保护森林十分有益。由于该种在我省分布范围小,数量稀少,须特别注意保护。 栖息地高度海拔270—l3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