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brunneopectus(Blyth)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山鹧鸪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其它山鹧鸪相似;眉纹皮黄色;头顶橄榄褐而杂黑斑;背橄榄褐具黑色横斑;胸纯棕褐,胁羽具白色圆斑和宽的黑色羽端。两性相似,但雄鸟羽色较鲜艳。
亚种分布: 共3个亚种,我国仅指名亚种。
采集地: 勐腊:勐远l959.6.12.,l960.1.4.,曼粉l982.4.23.;景洪小勐养井伞1960.4.13.。
形态特征: 成鸟:额皮黄色;头顶至后颈深橄榄褐色,羽端黑色,使头顶和后颈几成黑色;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褐,具黑色横斑;上背斑纹较规则,下背至尾上覆羽则不规整,并杂黑斑;尾橄榄褐,杂以虫蠹状斑纹;眉纹皮黄色,自额向下延至颈侧;眼先和眼上方有一黑色纵纹向后伸展至颈,前后均与黑色眼下纹相连;颏、颊淡棕黄,喉、前颈浅棕白,羽端黑色;初级飞羽和覆羽暗褐色,羽端浅棕色;次级飞羽和覆羽黑褐,外翈宽缘棕色布以黑褐色细小点斑,覆羽先端亦具棕色宽缘;三级飞羽和覆羽棕白,羽基暗褐而杂黑褐色虫蠹状斑点,羽端棕栗色,次端斑黑色;胸棕褐,腹及肛周近白色;尾下覆羽浅棕褐,杂以黑斑;胁羽暗橄榄褐沾棕,羽干具一白色圆斑和较宽的黑色羽端斑。 虹膜暗褐;眼周、嘴角裸露皮肤红色;嘴黑色;脚淡红色,剥制标本呈淡黄色。
分布: 景东、思茅、永德、景洪、勐腊等地,留鸟。省外见于广西。国外分布于印度、泰国和缅甸等地。
资料: 栖息于常绿林、灌丛及竹林中,活动时十分安静,很难发现。发出“pur—r—r”的灵巧低调鸣声,很似三趾鹑。以植物种子、野果、昆虫等为食。剖验l964年4月17日采自永德、勐腊等地的鸟胃,见有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碎片、野果和小螺等。繁殖期约在5月份,多在竹林下的低洼地面上营巢(郑作新等,1978)。 栖息地高度海拔620—174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