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颊山鹧鸪

拉丁名: Arborophila atrogularis Blyth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山鹧鸪属

特征描述: 额灰褐色;颊和耳羽均乳白,连成一条宽阔的带纹;上胸灰色具大形滴状黑点;胁灰色,渲染橄榄褐色,羽干纹白色,纹的末端扩成滴状。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采集地: 盈江大南俄l965.4.19.(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形态特征: 雌性成鸟:额灰褐色,头顶橄榄褐,羽端黑色;眼先和眉纹连成一条黑色纵带,向后伸展至颈,眼下亦有一条黑带,自眼先开始至颈侧与眉纹相遇;紧接眉纹后上方,左右各具一条宽带,前端稍窄呈淡黄白色,向后变宽,呈草黄色而具黑斑;颊和耳羽均乳白,连成一条宽带,耳羽色略暗;背、腰和尾上覆羽均橄榄褐,密杂规则的黑色横斑,尾上覆羽横斑较窄而不明显;尾羽亦然,但黑斑曲折而呈不规则状;翅上覆羽的底色与背同,具粗形黑色横斑,羽端沾栗;初级飞羽与覆羽均暗褐色,羽端略沾淡栗色,次级飞羽黑褐,外翈饰以栗色杂黑的宽阔边缘;三级飞羽橄榄褐,具黑色粗斑和栗色羽端。颊、喉黑色,羽毛稀疏;下喉有些白羽;胸灰色,上胸具放射状的黑色滴状斑,腹灰白至肛周几纯白;两胁灰色,渲染橄榄褐色,并具白色羽干纹,纹的末端扩成滴状,端缘还杂以黑色;尾下覆羽棕褐,具黑色次端斑,羽端淡棕褐或几纯白。 虹膜褐或红褐色;嘴暗褐;眼周和喉部裸露皮肤鲜红,在繁殖季节变为鲜艳深红色;脚深蜡黄色。 雄性成鸟:体色与雌鸟相似,但羽色较鲜艳;嘴黑、脚深橄榄色至鲜橄榄红色。

分布: 仅采于盈江,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

资料: 通常在稀疏常绿阔叶林中的潮湿下木和竹林中生活,喜群居,一般成对或5—8只结成松散群活动,很少起飞。在印度平原地区繁殖期为3—4月,海拔较高地区为6—7月。巢营于林下、灌木草丛间的地面上,或凹处,每窝产卵3—7枚。黄昏时发出反复多次而近似口哨的“whew,whew”声。当这种反复鸣叫快结束时即发出一声尖锐,更快和完整的“whew”声(Ali & Ripley,1987)。 食性与其它山鹧鸪相同。杨岚等(1986)剖检l胃,甲虫和蚂蚁占l0.7%;果实种子占89.3%。 栖息地高度海拔900—15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