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rborophda rufogularis euroa(Bangs et Phillips)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山鹧鸪属
特征描述: 较环颈山鹧鸪略小;额深灰;头顶橄榄褐而具黑斑;眉纹灰白有黑点;颊白微沾棕;背几纯橄榄褐色。颏和上喉棕而具黑斑,下喉棕色,胸灰色。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6个亚种,我国有3个亚种,其中指名亚种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墨脱(郑作新等,1983),euroa和intermedia两亚种仅见于云南。
采集地: 景东温卜1964.8.24.;江城岩脚l972.6.9—10.;澜沧营盘黑山l966.5.4—13.;屏边大围山1985.4.29—30.;河口大围山肥猪冲l975.5.21—28.;绿吞:哈德l972.5.2.,黄连山1972.4.7.,l985.6.2—3.。
形态特征: 成鸟:羽色与intermedia亚种相似,但颏和喉部棕红或棕白色,黑色斑点较稀少;全身羽色均较浓暗。 幼鸟:据l972年6月10日采自江城岩脚和l972年5月2日采自绿春哈德新水沟头的标本描记。喉棕黄略具黑色点斑。下体灰褐,具白色羽干纹和点斑;肩羽具大形黑斑,余部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深浓。 雏鸟:据l966年5月13日采自澜沧营盘黑山标本描记。头顶暗棕褐,眉纹浅棕色,眼先、眼周黑褐色,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色,杂棕色虫蠹状细斑,肩羽还具大形黑斑。背至尾被栗褐色绒羽。下体被绒羽,颏、喉棕白色,胸浅棕褐,腹黄白色,两胁棕褐,杂少量具白色点斑的暗褐色羽毛。嘴、跗蹠蹴黄色。
分布: 景东、江城、澜沧、蒙自、屏边、河口、绿春等地,留鸟。国外见于老挝。
资料: 栖息于茂密的阔叶林或林下的灌丛和高草丛中,非繁殖季节以6—12只的小群活动。性不甚畏人,一般不轻易起飞,而善于奔跑。 以植物种子、浆果、嫩枝、昆虫和软体动物为食,剖检l3胃,蜈蚣(1次),白蚁(1次),甲虫及其它昆虫碎片(4次);果实及其它植物种子(9次)。植物性食物占98.9%;动物性食物占l.1%(杨岚等,l986)。 繁殖期4—7月。l966年5月和l972年5—6月曾分别捕到雏鸟和幼鸟。巢较简陋, 通常营于地面的低洼处,垫以草、树叶等,有时仅置于草丛中。每窝卵约4—5枚,卵壳白色。 肉味鲜美,但数量不多,经济意义不大栖息地高度海拔1400—21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 栖息地高度海拔1400—21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