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Tetraogallus tibetanus yunnanensis Yang et Xu
目: 鸡形目
科: 雉科
属: 雪鸡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头、颈褐灰,背至尾上覆羽棕黄而密布黑褐色虫蠹状斑;翅上有一白斑;下体白,前胸具褐色环带,下胸及腹杂黑色纵纹。
亚种分布: 共6个亚种。指名亚种:头顶、后颈及背等较tschimenensis亚种稍暗;上背淡色带斑有灰色粉点;分布于我国新疆西南部和西藏西部。国外分布于帕米尔高原西部,以及克什米尔东部地区。tschimenensis亚种:头顶、后颈及背最淡;上背的淡色带斑为葡萄黄色,几无灰色粉状点斑;分布于新疆南部向东至青海西部。przewalskii亚种:头顶、后颈及背等比指名亚种为暗,尾羽土棕色;分布于甘肃祁连山、青海玉树及四川北部岷山山脉。aquilonifer亚种:头顶、后颈与背较上列各亚种为暗,尾羽红棕色;分布于我国西藏南部,国外见于尼泊尔东部、锡金、不丹等地。henrici亚种:头顶、后颈及背最暗;尾羽红棕色;分布于四川西部及西北部。云南省的淡腹雪鸡为yunnanensis亚种:上体和上胸的灰黑色最暗;上背具很细微的淡茶黄色虫蠹状斑纹,但无明显的淡色带斑;下喉至上胸的领斑全为灰黑色,不具白斑;尾上覆羽和尾羽具纤细的黑褐色虫蠹状斑纹,除尾羽尖端缀以少量棕色外,概不渲染棕色。
采集地: 中甸格咱1981.5.1—8.(徐延恭,l983)。
形态特征: 雄陛成鸟:眼先土棕色,耳羽白沾淡黄色;头顶至后颈和颈侧黑灰色,上体余部主要呈黑褐色,密布纤细的白色沾淡黄色虫蠹状斑纹;翅上覆羽和腰羽的羽缘白色;次级飞羽具白色羽缘,形成翼斑;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暗褐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淡褐色,具纤细的黑褐色虫蠹状斑纹,仅羽缘稍沾棕色,外侧尾羽黑褐色,基部棕白,散布灰褐色斑纹。颏、喉白色,前胸具完整而宽阔的暗灰色领斑,下体余部白,每羽缀以黑缘,形成条状花纹,覆腿羽轴纹黑色;尾下覆羽具黑色宽缘。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但喉侧及前胸领斑具较粗著的黑褐色虫蠹状斑纹,并渲染茶黄色。 虹膜褐色或红褐色;嘴紫色,基部及鼻孔盖膜橙红;眼周及眼睑石板蓝;跗蹠和趾暗橙红色。
分布: 中甸至西藏东南部左贡,昌都等横断山区。
资料: 淡腹雪鸡一般栖息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山裸岩和草坡地带,从不进入森林和稠密的灌丛中,而多见于高山草甸、稀疏的高山灌丛或高山荒漠及其相连的裸岩山峰中。常在雪线来回觅食,并随季节和雪线的变化进行季节性垂直迁移。性喜结群,每群数量不等,在西藏多结10—20只一群,也能见到上百只的大群;在新疆和青海多为2—5只一群,也有6—9只一群者(卢汰春等,1991)。甘肃则可见几十只的大群(魏建功,l990)。滑翔能力强,上山时多急步奔走,飞翔时往往从高处向下滑翔,其滑翔距离可达3公里以上。 淡腹雪鸡晨鸣及相互联系时发出“guei,guei,guei,guei,gueigueiguei,gejio,gejio”的叫声,惊飞时发出“huei,huei,……”的尖叫声(徐延恭,l983)。 以各种青草的根、茎、叶和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啄食蛞蝓、昆虫等无脊椎动物,并取食一定的砂砾。据郑生武等(1979)剖验l8只淡腹雪鸡胃的结果表明,淡腹雪鸡的食物中植物性食物占食物总量的97.42%,动物性食物仅占2.58%,动物性食物仅在七八月才有。朴仁珠剖验21个成鸟胃,胃内均为莎草等各种杂草,未发现昆虫几丁质碎片(卢汰春等,l991)。郑作新等(1978)剖验4胃亦捡出莎草等植物。 据郑生武等(1979),淡腹雪鸡繁殖期为5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此期间,20—30只大大群逐渐分成6—10只的小群,然后变为成对活动,并开始发情交尾。这时常出现频繁的短距离飞跃,显得非常活跃,雄鸟同时发出高吭的求偶鸣叫,早晨6—8时鸣声尤甚,中午很少鸣叫,黄昏复又增多,而雌鸟一般不鸣叫,紧随雄鸟活动,其鸣声与雄鸟绝然不同。巢多置于裸岩裂缝的草丛里,很简陋,呈盘状,内铺干草、苔藓、牛羊毛和自身腹羽。巢大小(3个平均)为:外径76.6(60一90)cm,内径30.6(28—33)cm,铺垫物厚25.06(23—27)mm。每窝产卵6—7枚,卵呈椭圆形,蛋壳表面光滑,呈浅灰蓝色或浅橄榄褐色,其上杂以肉桂色斑点,钝端斑点小而稀疏,甚至个别蛋斑点仅集中在蛋壳的中部和尖端。卵大小(13枚平均)为60.3(58.3—61.8)×42.7(41.3—43.8)mm,卵重56.4(50一60)g。但据魏建功(1990)的观察:巢多营建在植被较茂盛的山坡,而且多在草丛或岩洞中,用嘴刨挖一个深约10—15cm,宽约30cm的坑,填上自己的羽毛和少量干草即可产卵;对9个巢的观察每窝产卵3—12枚,5—10枚的多见;卵为长椭圆形,平均重85(75.3—92)g。淡腹雪鸡雌鸟产卵l0—15天,每产l枚需l—2天,直到产下最后l枚卵才开始孵卵。孵卵完全由雌鸡担任,恋巢性极强,不轻易离巢。孵卵期间雄鸟在附近活动、觅食,很少鸣叫,常习惯站立在几处制高点,伸长颈部,静立观望。孵化期27天。在甘肃21天左右(魏建功,l990)。4只初生雏平均重46(45—47)g,体长11.12(11—11.5)mm,刚孵出的雏鸡腹部突出似球,卵黄栓痕迹明显。全身披以沙黄色绒羽,嘴端具一白色卵齿。雌鸡护雏似家鸡,雏鸡能独立觅食时仍不离开雌鸟,秋季结成大群,由成鸡带领活动。 豹、猞猁、狐、鼬类、狼以及鵰、秃鹫、鸢、鸦类是袭击淡腹雪鸡及其幼鸟和卵的主要天敌。 淡腹雪鸡的体外寄生虫有细长羽虱、鸡角羽虱、孔雀角羽虱、绒虱、羽虱等,体内寄生虫有异刺线虫、斯克里亚平禽蛔虫等。 淡腹雪鸡的体重,翼展及翼面积等基本数据如下:平均体重l674.44g(统计l0只),体长519.65±60.08mm,翼长264.43mm,初级和次级飞羽内外翈宽33.38±3.85mm,长226.69±26.47mm,翼展69.82±8.71mm,翼面积527.8±50.6mm;尾长183.08mm,尾宽114.26mm,尾展宽301mm。翼和尾合扰时表面积为423cm,翼和尾展开后总表面积扩大为1076cm(卢汰春等,1991)。 第2日便可取食食物,十日龄体重达l76.7g,日增重l0g,十日龄至一月龄生长缓慢,增重约2g,一月至二月龄生长较快,体重达803g,并开始土浴,有的可以飞离地面,四月龄体重达1547g魏建功(1990)9寸2窝共l0枚卵用家鸡代孵,孵出6雏,雏重75.679(卵重80.3g),接近成鸡体重。淡腹雪鸡生长速度快。其实验孵化率60%,4月龄成活率100%,是很有前途的饲养种类。 淡腹雪鸡肉细嫩而鲜美,鸡肉是高级滋补品,中医用于活血补气,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弱等(魏建功,l990)。鲜肉或晾干,研细,主治妇女病、癫痫、疯狗咬伤,兼有滋补和壮阳功能。其羽毛经过加工,可做垫褥填充物。同时将羽毛烤焦、研细,亦可入药,主治癫痫和疯狗咬伤(青海省生物研究所等,l975)。藏、蒙族人民用淡腹雪鸡肉治疗各种“风症”,据称很有效(沈孝宙,l963)。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4400m左右。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区系从属古北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