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鹨鹉

拉丁名: Loriculus vernalis(Sparrman)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属: 短尾鹦鹉属

特征描述: 体形小,翅长90mm左右;尾较翅短;嘴较细削,其厚度不及嘴峰长度;腰下有朱红色块斑;雄鸟喉部有蓝色块斑。

亚种分布: 短尾鹦鹉被有些学者分为两个亚种,而另一些则认为无亚种分化,近年来,多数人赞同后一观点。因欠缺标本资料,仍按种处理。

采集地: 西盟山(郑作新,l976,1987)。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整体大致为绿色,下体显著较淡,头部羽色较辉亮;喉部有一蓝色块斑;腰和尾上覆羽红色;翅底面蓝绿色;尾羽上绿下蓝。 雌性成鸟:整体羽色略为苍暗;喉部蓝斑不明显或缺如。 虹膜淡黄白色;嘴暗珊瑚红色,先端淡黄;脚淡橙黄色。

分布: 云南西盟山,留鸟。还可能分布于广州(郑作新等,1991)。国外分布于印度、锡金、孟加拉国及中南半岛。

资料: 短尾鹦鹉在我国极为罕见,生态生物学资料欠缺。据Ali & Ripley记载:短尾鹦鹉平时多成对或以家族结群活动,偶尔也见几十只结群活动。出没于平原或低山林木茂盛的植物丛中。常在开花的树枝上垂直倒悬,啄食花朵,活动时甚为敏捷,飞行迅速。以柔软的果实、花蜜、竹籽等为食。有时也飞到果园啄食番石榴、枇杷等果类。1—4月在树洞内产卵,窝卵数2—4枚。 短尾鹦鹉在云南的分布仅郑作新(1976,1987)记载,迄今未采到标本,亦无在野外看见该鸟的报告。短尾鹦鹉现在分布情况,尚待进一步调查。 栖息地高度海拔1900--21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