绯胸鹦鹉

拉丁名: Psittacula alexandri fasciata(MUller)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属: 鹦鹉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额的黑色带斑向后伸至眼先;胸绯红色;翅下覆羽和余部体羽概呈绿色。

亚种分布: 共7亚种,国内仅有fasciata亚种。

采集地: 勐腊1959.5.24—28.,l959.6.11.,l960.5.9.,l960.6.11.。

形态特征: 雄形成鸟:额基有一黑色窄带并向后伸至眼先;下嘴基部有一黑色宽带向下后方伸至颈侧;头的余部紫灰色,眼周及额染绿色;后颈、背、腰及尾上覆羽辉绿色,羽端具不规则的暗褐色虫蠹状斑;第1枚初级飞羽外缘暗褐,其余飞羽外缘辉绿而缘以金黄色细缘;中央尾羽辉蓝,基部外缘转绿,形特长而狭窄;其余尾羽外翈蓝色,内翈绿色,其长度向外侧依次变短,羽干皆为黑褐色;颜色;颏污白色,喉和胸葡萄红而沾灰色;下体余部辉绿色,羽端渲染蓝色。 雌性成鸟:头部较雄鸟具更多蓝色;喉、胸为砖红色;中央尾羽较雄鸟为短。 虹膜黄色(♂)或黄白色(♀);上嘴大都珊瑚红色,先端牙白色(♂)或大都黑色而先端褐色(♀和幼鸟),下嘴黑褐色;脚暗黄绿或石板灰。

分布: 新平、景东、耿马、沧源、腾冲、蒙自、河口、勐腊、盈江等县,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广西西部和南部以及海南岛。国外见于印度、孟加拉国、缅甸、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各分布区均为留鸟。

资料: 绯胸鹦鹉常十余只或数十只结群活动于低山或中山山麓常绿阔叶林中。性喜喧闹,叫声粗厉响亮,似gah—gah刺耳声。在森林中觅食植物种子及嫩芽,有时也到耕地啄食玉米和稻谷。据郑作新等(1991),从云南西双版纳勐腊获得的6个鸟胃中纯含坚果,5个鸟胃中有其他植物碎片,l胃兼有昆虫,l胃全为昆虫;从云南其他地方所获7鸟胃,内含物为野生植物种子和果实,其中以板栗最多。 此种鹦鹉在国内的繁殖情况不详。据Ali & Ripley(1969),绯胸鹦鹉在印度的繁殖季节为l—4月。巢筑于森林中3—10m高处的树洞内,且多靠近耕地。每窝产3—4枚白色无斑的卵。 绯胸鹦鹉有时损毁农作物嫩芽,啄食玉米、稻谷,对农业生产不利,但其羽色艳丽,容易驯养,且善于摹仿人言,为理想的笼鸟之一。国内外市场销路较大。对绯胸鹦鹉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则能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 栖息地高度海拔100--14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