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冠虎斑鳽

拉丁名: Gorsachius melanolophus(Raffles)

目: 鹳形目

科: 鹭科

属: 虎斑鳽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夜鹭相似,头顶和枕冠黑色;上体栗红色,满布黑褐色波状细纹;下体棕黄色,渲染灰褐色,并满布白色和黑色杂斑,呈斑驳状。嘴较跗蹠为短。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4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勐腊:城郊l960.5.2.,曼将l967.4.18.,勐捧l961.4.。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头顶至枕冠黑色,渲染灰色;眉纹、颊部、颈侧和后颈棕栗色;背部、肩羽、小覆羽、中覆羽、内侧大覆羽和三级飞羽概为栗红色,满布黑褐色虫蠹状纤细波纹,背和肩羽的色泽尤为暗浓;翅缘棕栗色,具白斑;小翼羽3枚,外侧l枚黑色,尖端白色,第2枚基部黑,外(甲+羽)多少染栗色,羽端为白色,第3枚基部呈栗色,斑杂黑色,羽端缀白;初级覆羽棕栗色,羽端白色,外侧2或3枚具黑色次端斑;初级飞羽黑色,具栗红色次端和白色端斑,羽端斑杂黑褐色斑纹;次级飞羽基部黑褐色,羽端与背同色;尾上覆羽与尾羽黑褐色。颏、喉淡棕白色,喉部中央具黑褐色纵纹,向后延伸至前胸;前胸淡棕褐色;腹部淡棕白,渲染棕黄色并满布黑色杂斑,呈斑驳状;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具黑褐色波形横斑。两性相似。 幼鸟:全身羽毛呈斑驳状。头顶和枕冠黑色,羽干淡棕白,具星状白斑,羽端具白色狭缘;余部体羽呈淡棕黄色,满布黑褐色波形粗斑和细纹;羽色较成鸟浅淡。 虹膜金黄色;眼先裸露皮肤灰绿色(繁殖期染红色,Baker,1 929);嘴峰及尖端黑褐,下嘴黄褐色;跗(甲+羽)和趾绿褐色;爪角褐,中趾爪内侧具栉缘。

分布: 仅见于西双版纳州,夏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瑶山、海南岛和台湾,夏候鸟或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

资料: 黑冠虎斑鳽栖息于热带地区的河流边缘和田坝区的芦苇草丛之中,或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中层。单个活动,在河滩和沼泽湿地中觅食鱼、虾、昆虫及其它小动物。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500—64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