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皇鸠

拉丁名: Ducula badia griseicapilla Walden

目: 鸽形目

科: 鸠鸽科

属: 皇鸠属

特征描述: 体型与绿皇鸠相似,但背部呈紫栗色或褐栗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下体葡萄灰。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山皇鸠已录6个亚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区、印度西南部及东南亚各国。我国仅有l亚种。

采集地: 江城岩脚1972.6.15.;澜沧营盘黑山l966.4.8.;沧源斑洪l964.6.7—8.;勐腊:瑶族旧寨1959.4.16—20.,勐远l960.1.20一2.16.,曼帕l959.5.17—18.,瑶族新寨l958.5.8.;潞西三台山1962.4.1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头顶和头部两侧浅灰,有些标本头顶沾淡棕褐;后头及后颈淡紫红色;上背和肩紫红褐色,向后渐转为灰褐;尾羽基段黑褐,端段淡灰褐,两段界限分明;内侧飞羽和大、中覆羽铜褐色;小覆羽与上背同色;小翼羽、初级覆羽及飞羽暗褐。颏、喉白色;尾下覆羽白色至淡棕白色,下体余部皆淡葡萄灰,两胁灰色较著。两性相似。 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至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脚橙红至淡紫橙红色。

分布: 江城、澜沧、沧源、耿马、景洪、勐腊、潞西、盈江等地,留鸟。省外分布于海南岛。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印度支那等地。

资料: 山皇鸠为典型的林栖鸠鸽类,习性与绿皇鸠相似。多在热带山区常绿阔叶林中活动。至今,在云南景洪小勐养自然保护区内仍可见十余只至二十余只结群活动的情形,而在其它地区则不易见到。以各种野果为食,即使比自己头大的野果也能囫囵吞下。通常在高大树木的顶层活动。旭日初升和夕阳西下时,常见其高踞于特别高大树木的枯枝上淋浴阳光。清晨常蹲在高枝上发出“咕一咕一咕一咕”的低沉鸣声,使闻者顿生哀感之情。据郑作新等(1991),山皇鸠可能年产2窝卵,巢筑于深山密林树上,偶有在道路近旁者。巢的结构与绿皇鸠无异,每窝产卵l枚,偶有2枚,壳呈白色。两性均参与繁殖的各项活动。 山皇鸠与前种一样为大型鸠鸽类。肉质细嫩鲜美,个体肥大,数量较前种为多,是一种很好的狩猎鸟。但近年来滥捕,数量已处于下降趋势。 栖息地高度海拔600—125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