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小隼

拉丁名: Microhierax caerulescens burmanicus Swann

目: 隼形目

科: 隼科

属: 小隼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小,翅长♂♂91—106,♀♀100—112mm(Ali & Ripley,1968)。上体亮黑色,后颈具白色领斑;下体白色,颏、喉和腹部至尾下覆羽及覆腿羽锈红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2亚种,我国有burmanicus亚种,仅见于云南西部。

采集地: 盈江那邦1979.1.7—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眉纹和后颈领斑白色,形成围绕头顶的白色环带;头顶至后枕,上背至尾上覆羽和翅上覆羽均亮黑色;飞羽和尾羽亦黑色,飞羽外翈和内侧三级飞羽表面、中央尾羽和外侧尾羽外翈纯黑,飞羽内翈和外侧尾羽内翈具白色齿状斑;颊部白色;眼后纹黑色。颏、喉和下腹至尾下覆羽及覆腿羽锈红色;下喉至胸部、上腹部和翅下覆羽白色;两胁与背同色。两性相似,但雌鸟体形较雄鸟稍大。 虹膜暗褐色;嘴石板蓝色,尖端蓝黑色;跗蹠和趾黑色,爪黑褐色。 幼鸟(据Baker,1928):前额、眉纹、脸和领斑多少渲染锈红色;胸羽通常较白;小幼鸟的上体和翅上覆羽缘以淡棕色。

分布: 盈江,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及印度支那地区的中部和南部。

资料: 采集时见单个活动于高大的乔木树顶部。5个胃中发现小鸟骨骼 及羽毛3次,其余胃内为野果,杂有少量昆虫碎片(匡邦郁等,1980)。 栖息地高度海拔270m左右。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