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Harpactes oreskios steUae Deignan
目: 咬鹃目
科: 咬鹃科
属: 咬鹃属
特征描述: 雄鸟:整个头部、喉、胸黄绿;背部栗色;两翅暗褐,翅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具狭窄的白色横斑;中央尾羽与背同色;外侧尾羽黑色,最外侧3对具大型白色端斑,腹部橙黄。雌鸟:头黄绿;背、喉、胸橄榄褐,翅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的横斑橙黄色,腹部黄色,余与雄鸟相同。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录有5亚种(Howard&Moore,1980),我国仅有steUae亚种,仅见于云南。
采集地: 西双版纳1959.,勐腊l960.2.1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颈、头侧、颈侧、颏、喉及上胸橄榄绿,喉部略沾黄;背、肩、腰及尾上覆羽及中央尾羽栗色,中央尾羽具黑色先端;外侧尾羽黑色,最外侧3对具大型白色端斑;两翅黑褐,除初级覆羽外的翅上覆羽及内侧次级飞羽均具狭窄的白色横斑,初级飞羽及外侧次级飞羽外翈缘以白色,除第1及第2枚初级飞羽外,所有飞羽基部均白色;下胸及上腹橙红,下腹及尾下覆羽橙黄。 雌鸟:头、颈、背及头侧、颈侧、喉均橄榄褐,腰及尾上覆羽渲染栗色;两翅的狭窄横斑呈棕黄色;胸、腹及尾下覆羽黄色,胸部颜色较为鲜亮并渲染橙色,余部与雄鸟相似。 虹膜暗褐;嘴紫蓝,嘴峰及嘴尖暗褐;跗蹴和趾铅蓝。
分布: 国内仅见于云南西双版纳州,沧源、保山等县,留鸟。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支那等地。
资料: 栖息于热带雨林及常绿阔叶林中。常见单个或成对活动,性好静而不善鸣叫,多静栖于林木的中层树枝上。1960年3月13日在勐腊见活动于山坡乔木林中的小乔木中层。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125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