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Spilornis cheela burmanicus Swann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鹞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翅长超过400mm;后枕部具短形冠羽;跗蹠裸露,前后缘具网状鳞。成鸟头顶黑色,上体几纯暗褐色;下体淡褐,满布暗褐色横纹,腹部具白色点斑;尾羽表面主要呈黑褐色,近端具l道宽阔的淡褐色带斑。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27亚种,我国分布4亚种。其中hoya亚种分布于台湾,体形最大,翅长470—481mm;上下体较暗,喉黑褐色。rutherfordi亚种仅见于海南岛,体形最小,翅长♂393—411,♀405—440mm;体色较淡;喉石板褐至黑色。另2亚种分布于大陆,也见于云南,其特征检索如下。
采集地: 勐腊勐棒1960.2.25.;勐海勐新l960.2.25.;耿马四方井1964.5.24.。
形态特征: 雌性成鸟:前额白,羽端黑色;头顶至后枕的羽基亦白色,羽端黑褐色;头顶羽毛从前向后逐渐形长,白色常显露呈斑驳状,后枕羽特长而成冠状;上体余部褐色,背羽渲染黑褐色;翅上覆羽内翈和基部斑杂白色;初级覆羽和飞羽具暗褐色或黑褐色横斑,羽端缀白色狭缘和点斑;尾上覆羽端部亦具白色点斑;中央尾羽端斑和中部的宽形带斑黑褐色,次端斑呈一宽阔的淡褐色带斑;中部宽的黑褐带斑之后具一狭形的云石状淡灰褐色带斑;下体羽主要呈棕褐色;颈侧灰黑;颏、喉至上胸灰褐色,满布暗褐色纤细横纹;下胸、腹部、两胁至尾下覆羽和翅上覆羽满布白色缘以褐色的圆形点斑;飞羽和尾羽底面具白色或淡棕白色与黑褐色相间的带斑。 雄鸟羽色与雌鸟相似,颈侧、颏、喉至上胸多染灰褐色。 虹膜金黄色;蜡膜黄色;嘴基灰蓝,端部黑色;跗蹠和趾暗黄色,爪黑色。
分布: 腾冲、耿马、云县、勐腊等地,留鸟。省外见于西藏东南部墨脱。国外分布于缅甸、泰国、老挝等中南半岛地区。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