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雨燕

拉丁名: Cypsiurus parvus infumatus(Sclater)

目: 雨燕目

科: 雨燕科

属: 棕雨燕属

特征描述: 体较小白腰雨燕为小;翅形尖长而强;上体黑褐色;腰无白色;头顶、翅和尾羽的色泽较深而辉亮;下体暗灰褐色;尾呈深叉状;四趾向前分成二对。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已录7个亚种,我国仅1个亚种。

采集地: 耿马勐定1960.4.18.;景洪嘎栋乡1989.4.4.;勐腊勐仑l982.5.11.;盈江雪梨l965.4.2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至头顶深黑褐,略显绿色金属光泽;后颈至尾上覆羽亦黑褐色,腰略浅淡;初级飞羽及覆羽深黑褐,略具蓝紫色光泽,外翈较深;外侧次级飞羽与初级飞羽同色,向内逐渐变浅;肩羽与背同色;头侧、颈侧、颏、喉、前颈和前胸均灰褐色,喉部略为浅淡;下体余部暗灰褐色;尾羽黑褐色,略具紫蓝色光泽。两性相似。 虹膜褐色;嘴峰黑色;跗蹠褐色。

分布: 思茅、景洪、耿马、勐腊、盈江、贡山等地,留鸟。省外分布于海南岛,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阿萨姆、缅甸、泰国、印度支那各国,马来亚半岛、坦伯兰岛、苏门答腊、爪畦、巴厘(岛)、勿里洞(印度尼西亚)和加里曼丹等地,留鸟。

资料: 多见成群在开阔地上空中飞翔捕食,天气晴朗时飞得很高,阴天或雨后多在低空飞行。剖验l965年4月28日采自盈江雪梨的l只鸟胃,胃内容物均是膜翅目昆虫。 据记载,棕雨燕的巢形像匙状,固着在棕榈树叶片的背面,每窝产卵2—3枚(De Sehauensee,1984)。5月在海南岛昌江县红卫地区的一棵高大的椰子树上寻获l巢,巢用木棉絮粘合而成;6月又在另一棵椰子树叶背面采得l巢,巢距地面约8m,巢的半壁固着在叶片背面,巢呈杯状,内径35mm,外径45mm,巢内有2枚卵,卵椭圆形,纯白色,卵的量度为16×10,15×10mm(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动物室等,1983)。 栖息地高度海拔600—30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