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鹞

拉丁名: Circus melanoleucos(Pennant)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鹞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白尾鹞相似,嘴峰从蜡膜前缘量起不及20mm;翅长340—365mm;初级飞羽第5枚的外翈亦具切刻,第2枚明显较第5枚为长;雄鸟体羽主要呈亮黑色;翅上具灰白色块斑,尾上覆羽和腹部纯白,形似喜鹊花斑,故称“鹊鹞”。雌鸟上体暗褐,尾上覆羽白而具棕褐色斑纹。下体棕褐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安宁1963.4.25.;腾冲l960.4.5.;粱河l960.4. 27. ;耿马勐定1960.4.21—24.;澜沧营盘l966.4.3.;思茅l956.12.27.;景东l957. 1. 16. ;洞口南溪1961.5.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颈、背及前胸亮黑色;翅上内侧小覆羽和翼角白色,外侧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银灰色;初级飞羽外侧6枚黑色,基部缀白,肩羽和内侧三级飞羽与背同色;尾上覆羽白,最长几枚具灰褐色横斑;尾羽表面银灰白色,羽干牙白色。下体余部纯白色。 雌性成鸟:额基、眼先和眼周灰白;前额至后枕黑褐,羽缘棕白;后颈羽基白色,羽端中央具黑色条纹,上背至腰暗褐;翅缘白;翅上小覆羽、中和大覆羽褐色,中覆羽具淡棕白,色点斑和羽缘;飞羽表面亦褐色,隐现暗褐色横斑,羽端缘淡棕白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表面亦褐色,具4—5道暗褐色带斑。颏、喉灰白而具淡褐色纵纹;皱领每羽中央暗褐,羽缘淡棕,呈条纹状;下体余部概淡棕白色,具浅褐色条纹,胸部的条纹较粗著;腹至尾下覆羽的条纹较细狭而多白色,飞羽和尾羽底面灰白色而布有灰褐色横带斑。 幼鸟与雌鸟相似,但全身羽毛多棕褐色;尾上覆羽白而具宽阔的棕褐色纵纹。 虹膜金黄;蜡膜黄绿色,嘴基蓝灰,尖端黑色;跗蹠和趾黄色,爪黑色。

分布: 昆明、安宁、永善、思茅、澜沧、景东、耿马、腾冲、梁河、陇川、蒙自、保山、河口、景洪等地,旅鸟或冬候鸟。省外分布于内蒙、吉林等省区,繁殖鸟;青海、辽宁、河北、山东、安徽等省区,旅鸟;长江以南各省区和台湾,旅鸟或冬候鸟。国外分布于亚洲东部、俄国的贝加尔湖至乌苏里、蒙古、朝鲜等地,繁殖鸟;冬季南迁至印度、斯里兰卡、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越冬。曾记录在缅甸北部繁殖(Mayr & Cottrell, 1979)。

资料: 栖息于开阔河谷地带的田坝区,常见单个活动,觅食昆虫、青蛙及小形爬行动物,也捕食小形鸟类和鼠类,属农林益鸟。 栖息地高度海拔l00—20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