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腰雨燕

拉丁名: Apus affinis subfurcatus(Blyth)

目: 雨燕目

科: 雨燕科

属: 雨燕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白腰雨燕稍小;尾呈平尾状;喉近白色;下体余部黑褐色,而无白色斑纹。

亚种分布: 共有8个亚种,我国仅1个亚种

采集地: 昆明1960.7.29.;保山坝湾l965.6.20。,l984.5.22.;勐海:城郊1960.2.6.,勐阿l960.2.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头顶和头颈两侧暗褐色;背、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和尾羽表面亮黑褐色;腰羽白色,形成明显的白色腰带;两翅暗褐,内翈边缘较浅淡;颏、喉污白色,下体余部亦黑褐色,胸和腹略具金属光泽,有的羽缘略缀淡褐色。两性相似,但雌鸟和幼鸟羽色稍暗,而少光泽;腹部羽缘多缀褐色。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跗蹠被羽呈黑褐色,趾亦呈黑褐色。

分布: 昆明、永善、绥江、元江、保山、蒙自、建水、勐海等地,夏候鸟和地方性留鸟。省外分布于我国南部地区,自四川西南部东至海南岛、福建、台湾等地,夏候鸟或地方性留鸟;山东威海市、江苏沙卫山岛等地,旅鸟。国外从缅甸到菲律宾群岛、加里曼丹、印度支那、马来亚、泰国、爪哇、苏门答腊等地都有分布。

资料: 小白腰雨燕在云南省一般属夏候鸟,但在云南省部分地区冬季也有留居者,如昆明(何晓瑞,l985)。迁徙的小白腰雨燕一般从2月初开始从南迁来云南省,至3月底或4月上旬终止,迁来时老鸟在先,性未成熟的一龄鸟在后;迁走时则相 反,一般从10月开始逐步向南迁徙。在云南省居留期间,多集群营巢在古建筑的屋檐处,在空中飞翔捕食昆虫。 据冠治通(1980),采自蒙自地区的l24只小白腰雨燕鸟胃的剖检结果表明:无论成鸟和雏鸟均以小型飞行昆虫为食,分别占食物总量的98.83%和97.80%,取食频率为97.09%(成鸟)和94.28%(雏鸟);所取食昆虫包括l4个目(成鸟ll个目,雏鸟14个目),其中以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等5个目的昆虫最常见,占成鸟食物量的91.96%,频率的85.21%,占雏鸟胃内容物的80.46%,频率的71.69%。在这5个目中,成鸟主要为鞘翅目和半翅目占胃容量的57.89%,频率为39.80%;雏鸟主要为双翅目和同翅目昆虫,占59.45%,频率为39.96%。成鸟多食质地坚硬的昆虫,占总量的59.06%,雏鸟多食质地较软的食物,占食量的94.64%。在小白腰雨燕的食物中害虫所占的比例为87.67%(成鸟)和63.73%(雏鸟)。另据冠治通(1973),小白腰雨燕迁来时大多已成对,未成对者数日内配对,配对后成对栖息在一定的地方过夜,经过一段时间,开始共同筑巢。利用旧巢的雨燕亦雌雄鸟共同担任修补旧巢的工作。巢多建在古老的城楼、亭阁、旧式房屋及部分高楼大厦等建筑物的屋檐隙中。巢材多为有毛的种子和鸟羽,其次为干草茎、草叶、根须、竹叶、偶见纸条、兽毛和破布等用唾液沾在一起。筑巢材料多由空中取得。巢的大小、形状随营巢地点而异,多为不规则的、封闭式的巢,巢底无垫,亦不光滑。各巢多集中在一起,有些彼此相接和前后重迭。在蒙自大多数白腰雨燕每年繁殖2窝,第1窝从4月上旬开始产卵到6月或7月底全部雏鸟离巢;第2窝6月中旬开始到9月底或10月初结束。有些鸟只繁殖一窝,少数未繁殖。解剖观察发现二年龄以上的老鸟繁殖两窝,一年龄以上的鸟繁殖一窝,不满一年龄的幼鸟不繁殖,但尚待进一步观察。在上午6—10时产卵,一般隔日产1枚卵,每窝2—4枚,第1窝3—4枚,多为4枚,第2窝2—3枚。卵纯白、呈卵形。据128个卵的测量表明,平均卵重2.75(2.05—3.15)9,129枚卵大小平均为23.3×I5.4(20.5×14.0一26.0×16.5)mm。第l窝卵无论在卵重或大小上均稍重和大于第2窝卵。卵产齐后,第2天开始孵化。孵卵由雌雄鸟轮流担任。白天雄鸟坐巢约5—7小时,雌鸟6—8小时,孵化期21天。双亲共同育雏,每天喂食25.8(8—55)次,每小时1.7(0—16)次。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全身裸露,眼睑未开。平均体重(19只)21(1.8—2.5)9,体长32.8(32—33)mm,43日左右离巢,离巢时体重27.2(23—30.8)9,体长129.5(118—138)mm。 冠治通(1982)对小白腰雨燕换羽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白腰雨燕的头、颈、背、臂和尾羽域的换羽期为3—12月。除尾羽外都有明显的换羽盛期,即头和背域为8—10月,臂域7—9月,颈域7—10月,脚域和腹域换羽期6—12月,腿域换羽盛期9—10月,腹域8月;翼域换羽期为5—12月,其盛期为8—10月。全身各羽域换羽主要集中在7—10 月;换羽方式为渐进式。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的换羽顺序是自内向外、即均从第10枚开始逐渐向第1枚推进,时间为5月下旬至ll月下旬。次级飞羽换羽顺序由外向内,与初级飞羽方向相反,时间为6月下旬至ll月上旬。尾羽换羽顺序由外逐渐向中央对称性推进,换羽时间为8月下旬至l2月下旬。 小白腰雨燕主要捕食居民区的害虫如蚊、蝇等,对人畜健康有益,应注意保护。 栖息地高度海拔300—189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据何晓瑞(1985),近年来昆明市小白腰雨燕的数量逐渐增多。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