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Gypaetus barbatus aureus(Hablizl)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胡兀鹫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大,翅长l♂825mm;头、颈被羽,眉纹黑色,眼先和颏部具粗著的黑色须羽,呈胡须状;头白,后颈至肩及下体棕白色;上体余部灰黑色,满布白色羽干纹;跗蹠被羽至趾基。
亚种分布: 全世界有3个亚种,我国仅有l亚种。
采集地: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至头顶白色,前额杂有黑色硬须;眼先和颏部着生的长形黑色硬须成胡须状;鼻孔被须羽掩盖;宽阔的黑色眉纹向后变狭伸达后枕;颊部白色,亦杂黑色细纹;后颈至肩淡棕白色;上背及翅上小覆羽黑色,羽干纹亮白色;下背至尾上覆羽灰褐,羽缘较暗;翅上大、中覆羽,飞羽和尾羽概银灰色,羽轴牙白色,羽缘渲染黑褐色;颏、喉和颈侧呈亮棕黄色;颈部羽毛形尖,或呈披针形;胸、腹至尾下覆羽淡棕白色;腋羽白而具黑缘;翅下覆羽与翅上覆羽同色。两性相似。 虹膜朱红色;嘴角褐色,并沾黄绿色,尖端黑色;跗蹠:和趾铅灰蓝色,爪黑色。
分布: 云南西北部,偶见(郑作新,l987)。省外分布于新疆、青海、宁夏、甘肃、四川西部和西藏等地;偶见于山西、河北、湖北、辽宁、内蒙等地。国外分布于南欧山地、西班牙、巴尔干半岛、伊拉克、伊朗、蒙古和喜马拉雅山区。
资料: 栖息于开阔的草原和稀树草甸地带,嗜食野生动物和牲畜尸体。云南西北部高山草甸地带偶有发现,可能是从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漂游而至。 栖息地高度海拔3000—460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