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鹭

拉丁名: Bubulcus ibis coromandus(Boddaert)

目: 鹳形目

科: 鹭科

属: 牛背鹭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白鹭相似,但嘴呈黄色。夏羽:头、颈、胸和背上蓑羽橙黄色;冬羽全身羽毛白色、头顶和后颈或多或少渲染黄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分化为3亚种,我国仅l亚种。

采集地: 双江1960.3.29.;临沧l964.8.29.;耿马孟定l964.5.24.;景谷1960.5.13.;思茅l956.12.29.;景东:前所1957.4.2.,左素营1957.1.7.,景东1964.8.29.,9.22.,ll.22.;腾冲界头l990.8.16.;潞西:芒市1962.4.27.,遮放1962.4.8.;盈江l960.5.21.;勐海l960.2.7.;景洪大勐龙1960.1.15.;勐腊1960.2.17.。

形态特征: 成鸟 (夏羽):前额、头顶至后枕部亮橙黄色,闪耀金色光彩,后枕部羽毛松散而稍长;头侧、颈侧和喉部羽基白,羽端大部橙黄色;上背和前颈基部着生橙黄色蓑羽,前颈基部的蓑羽较短,悬垂于前胸;上背蓑羽松散,羽枝特长,超过尾羽端部。余部体羽概为白色。 冬羽:体羽全为白色,唯头顶和后颈部稍沾黄色,无蓑羽。幼鸟纯白。 虹膜金黄色;眼先和眼周裸露皮肤呈鲜黄色;嘴黄色;跗蹠、趾和爪黑褐色。据Viney& Phillipps(1983),牛背鹭的脚在春季繁殖期呈黄绿色。在我们所采的标本中,3月29日采自双江的1只雄鸟和5月24日采自耿马孟定的l只雌鸟的脚亦呈黄绿色。

分布: 思茅、保山、红河、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地州,留鸟。省外分布:广东、海南、台湾等省区,留鸟;四川、西藏、陕西西南部,夏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日本、菲律宾等地。

资料: 牛背鹭栖息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的田坝区和开阔河谷的沼泽滩地。冬季十多只结群,在田地和草地上活动觅食,最喜跟随放牧的牛、马等牲畜,啄吃惊飞起来的蝗虫、螽斯、蟋蟀等昆虫,常见停栖于牛背上啄吃蜱螨等寄生虫。剖验1965年4—6月采自滇西盈江芒市和腾冲界头的5只鸟胃,胃中有土蚕及其它鳞翅目幼虫(3次),占44.32%,蝗虫、蟋蟀、螽斯(4次)占22.o6%,蝽象(2次)占19.79%,鞘翅目甲虫(3次)占9.27%,蜻蜓(1次),蚯蚓(1次),占4.53%。由此可见,牛背鹭主要啄吃农田害虫,对农业生产有益。夏季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在田坝区和居民点附近的大树上营巢,巢形简陋,多由树枝和草筑成。每窝产卵3—5枚,卵壳表面光滑呈淡蓝绿色,无斑点。卵重23.5—27.5g,大小为46.2×36.4和46.6×34.8mm(郑作新等,1963)。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500--14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