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鸥

拉丁名: Larus ridibundus Linnaeus

目: 鸥形目

科: 鸥科

属: 鸥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冬羽:头、后颈、腰及尾上覆羽、尾羽白色;背及两翅表面银灰,初级飞羽白而具黑色羽缘;下体纯白。繁殖羽:头部变为淡黑褐色或咖啡色。幼鸟翅上覆羽端缘棕褐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昆明滇池1961.12.18.,l960.12.25.,l985.1.22.;宜良汤池1983.11.22.;昭通1963.12.;寻甸羊街l961.12.27.,l976.1.19.;江川星云湖1983.12.26.;通海杞麓湖1983.12.19—20.;永胜程海l984.12.25.;个旧大屯海1983.12.4.;石屏异龙湖1983.12.11.;蒙自长桥海1983.11.27.;大理洱海l974.2.25.;洱源茈碧湖1984.11.2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冬羽):头、颈、尾上覆羽和尾羽及整个下体纯白;后枕略沾灰,眼眶前缘和耳羽黑褐色;背、肩、翅上覆羽、三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银灰色;三次飞羽端部浅灰白色;翅缘和初级覆羽纯白;初级飞羽1—4枚白色,第1枚外翈大部及内翈缘和尖端黑色;第2枚外翈缘稍沾黑色,内翈和羽端黑色;第3、4枚仅内翈缘和羽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银灰,内翈和近端黑色,尖端缀白斑。两性相似。 亚成鸟:三级飞羽和翅上覆羽淡褐色;尾羽具宽阔的黑色端斑或次端斑;余部羽色与成鸟相似。嘴橙黄,先端黑褐,跗蹠及趾橙黄。 成鸟夏羽:整个头部变为黑褐色或暗咖啡色,眼周具白环。 虹膜暗褐;嘴赤红,先端黑褐,跗蹠、趾橙红色爪黑色。

分布: 广泛分布于滇西、滇南和滇东各地的湖泊、水库及江河流域,冬候鸟。省外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等省区繁殖,冬季南迁越冬几遍布全国。国外分布于欧洲、亚洲、北非、印度及菲律宾群岛。

资料: 红嘴鸥每年lo月下旬至ll月上旬迁来云南越冬,翌年3月底或4月初飞返北方繁殖地。平时常结群在海岸、内陆河流、湖泊等水域附近觅食,或在水中浮游。因叫声似“ha ha ha ha”故又名笑鸥。食性杂,主要以鱼、虾、螺、昆虫等为食,有时亦吃些植物。 在云南昆明滇池越冬的红嘴鸥,自1985年11月进入昆明市区觅食,栖息于盘龙江、翠湖公园等处,数量逐年增多,第一批进入昆明市的红嘴鸥数量不过数百只,随后增加至万余只。由于政府部门采取积极的保护措施,禁止捕捉和燃放鞭炮恐吓红嘴鸥,建立投食点,加之市民爱鸟意识日增。现红嘴鸥已成为每年冬天昆明市区的常客。栖息地点由原来的盘龙江、翠湖进一步扩展到篆塘、大观河、莲花池等地。据观察,红嘴鸥早晨由滇池飞入市区觅食,傍晚返回滇池,在水中飘浮过夜,清晨复返市区。 曾在昆明回收到1号由前苏联莫斯科鸟类环志中心系放的红嘴鸥脚环,由此可以断定,在昆明越冬的部分红嘴鸥系由前苏联境内飞来。 栖息地高度海拔1000--2620m。资源现状为优势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