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腰雨燕

拉丁名: Apus pacifiCUS(Latham)

目: 雨燕目

科: 雨燕科

属: 雨燕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短嘴金丝燕大,而比白喉针尾雨燕小,翅长不及l90mm;体羽主要呈黑褐色,腰羽白色,喉近白色;胸、腹部每羽具白色端缘,故呈鳞斑状;尾呈深叉状。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有4个亚种。我国分布两个亚种:指名亚种的上体黑褐,各羽具白色细缘,腰上白斑较宽约20mm;分布于东北、内蒙、河北、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甘肃、青海及西藏南部,旅鸟或夏候鸟;新疆、台湾、广东及海南岛,旅鸟。云南省仅有kanoi亚种。

采集地: 新平者龙打雀山l977.10.9—16.;贡山双拉洼1973.6.2.;建水燕子洞1991.8.1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及背和翅上覆羽、尾上覆羽及尾羽表面均亮黑褐色;腰 羽白或近白色,具黑褐色纤细羽干纹;飞羽黑褐,内翈缘以淡褐色;颏、喉浅灰白色,羽干纹细狭,呈黑色;胸、腹、胁部、腋羽、翅下覆羽、翅缘和尾下覆羽亦黑褐色,每羽具狭窄白端,呈鳞片状花纹。 虹膜暗褐;嘴黑;跗蹠被羽,趾黑褐,爪黑色。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唯色泽较暗,且少光泽。 幼鸟:与雌鸟相似,腰羽白色不甚显著,体羽多褐色,而少亮黑色。

分布: 昆明、绥江、新平、开远、蒙自、建水、贡山、德钦等地,夏候鸟。省外分布于西藏东南部、陕西西南部、四川西部和北部、贵州、广西、广东、福建西北部、台湾及兰屿等地,夏候鸟。

资料: 白腰雨燕每年2月初迁来云南省,8月中旬前后向南迁飞。在云南省停留约200多天。白腰雨燕喜结群活动,白天大多在山地林缘或耕作地上空飞行,早晨和傍晚多在夜栖处的峻峭岩壁附近盘旋觅食。飞行迅速,且边飞边呜叫,即使在较远处也可听到其鸣声。捕食活动与天气有密切关系,阴天或雨前、雨后多低空飞行捕食蝇、蚁、蛾、蜂等昆虫。 据《云南建水燕子洞环境质量综合研究及白腰雨燕保护》(红河州环境科学学会,1991),燕子洞的白腰雨燕大都在每年立春之际(2月)陆续迁来,约8月中旬开始迁离,9月中旬全部飞走。从迁来到4月初,进出岩洞的情况,基本上是早出晚归,中午不返回岩洞,4月以后因进入产卵育雏期,飞回时间逐渐提早,往返率增高,中午亦有雨燕飞回,其进出洞和在洞内飞行很有规律。筑巢的位置,按迁来的顺序依秩从洞口向内发展,从洞口到洞内约长450m的范围内均有雨燕栖息。栖息密度以洞口附近最高,并呈立体分布,位置越高密度越大,洞顶最高处每平方米达十多窝,低处巢窝的密度则较小,巢多筑在岩隙间和凸凹的岩壁上,平滑岩壁上基本没有燕窝。 白腰雨燕迁来时大多成对,未成对的在数日内也配对。4月初开始衔草筑巢,大多数雨燕利用和修补上年和历年的旧巢,筑巢期到5月初结束,筑一个巢需要25—30天。对300多只鸟巢材料的分析说明:筑巢所用材料主要有松针、茅草叶、茅草苗花、稻草叶、蒲公英花、木棉、草根、桉树叶,白腰雨燕自身的羽毛、鸭毛、鸡毛等,在所有的巢中都有松针,其含量占巢材重量的40—80%,多为50—70%。巢材用唾液粘着,一般呈圆碟状或半圆形。随机测量了l00个巢,平均外径为110mm,内径65mm,高36mm;平均重13.81(8—24)9。巢的厚度与所处的湿度有关,湿度大的地方,巢较厚。对39个巢的观察,平均窝卵数为2.38(0一4)枚,2—3枚者最多,占87.18%。21巢的平均孵化时间为22(19—24)天。雏鸟刚孵出时全身裸露无羽,肉红色,双眼紧闭,懒于活动;一周后开始长出绒羽,双眼微睁,半月后全身长满绒羽,然后逐渐长出羽毛,经32天左右即可离巢飞行。1991年5—6月,共剖验了l6只白腰雨燕,从雨燕胃和喉内检出了隶属7个目的昆虫,未见其它纲的节肢动物。喉部所存的昆虫尚未消化,基本可识别,而胃内容物则较为模糊。鉴别只能根据难以消化存留的昆虫头部、鞘、翅及几丁质外骨骼等进行,食物分析结果见表8。 表8建水燕子洞白腰雨燕的食性分析结果 昆虫种类 数量等级 蜻蜓目(蜻蜓、豆娘等) Odonata + 半翅目(蝽类等) Hemiptera + 同翅目(蚜、蝉等) Homoptera + + 鞘翅目(瓢虫等) Coleoptera + + 鳞翅目(蛾、蝶等) Lepidoptera +++ 双翅目(蝇、蚊等) Diptera +++ 膜翅目(土蜂、飞蚁等) Hymenoptera +++ 从表8中可见,白腰雨燕多捕食密度相对较大的昆虫,如蝇、蚁、蛾、蝶等,在剖胃中尤以土蜂(Scoliidae)较多见,仅从一个胃中就检出13只土蜂的头;有的雄鸟喉部中的食团由1—2只土蜂组成。这种土蜂体型较大,相当于3—5只蝇或十几只蚁类。 白腰雨燕对森林虫害及人畜健康害虫的防治有一定的益处。但其本身天敌也较多,大嘴乌鸦、隼、黑眉锦蛇、眼镜蛇等都可捕杀白腰雨燕及其幼鸟和卵。 白腰雨燕的巢经蒸汽消毒之后,用清水将污物洗净,即可拣出名贵滋补药品“燕窝”。建水燕子洞中经统计约有燕窝7.33万个,每年均收采一定数量的“燕窝”,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栖息地高度海拔1400—175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广布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