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Gyps himalayensis Hume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兀鹫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大,翅长在700mm以上;头和颈部裸露,被白色绒羽;体羽主要呈棕褐色而满布淡棕白色纵纹;尾羽l4枚。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泸水六库1983.12.;昭通1963.12.9.。
形态特征: 成鸟(冬羽):头和颈部裸露,散布淡污白色短绒羽;后颈基部着生披针形长羽,形成皱领状,羽缘淡褐,中央棕白色;上背、肩羽和下背至尾上覆羽及翅上覆羽均暗褐色,羽轴淡茶黄色,形成明显的纵纹;初级覆羽和次级飞羽暗褐,初级飞羽近黑色;尾羽表面呈黑色。上胸有一块密被褐色短羽的胸斑;胸斑两侧围以松软的白色绒羽;胸侧、下胸、两胁和腹部至尾下覆羽及翅下覆羽的羽缘均褐色,但较背羽稍浅淡,每羽中央轴纹淡棕白,成为宽阔的纵纹;覆腿羽和全身底层绒羽纯白。两性羽色相似。 虹膜棕褐;一嘴峰基部和下嘴暗褐,尖端黄褐色,蜡膜绿褐色;跗蹠灰白而稍沾绿色。
分布: 昭通、泸水、丽江等地的高山地带,冬候鸟。省外分布于甘肃西部、青海东部、四川北部松潘和西部理塘、西藏南部及新疆天山,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和尼泊尔等地。
资料: 在青藏高原和川西高原繁殖,冬季南迁到滇西北怒山山脉的碧江、泸水和滇东北昭通地区的高山地带。一般在高度海拔约3000m的高山草甸地带越冬。保山、施甸一带猎民历来饲养“诱子”,冬季上高山以网诱捕,获取的毛皮作商品出售。 高山兀鹫性喜结集大群,在高山草甸地带觅食死尸,是取食藏族人天葬尸体的主要鸟类之一,故藏族奉它为“神鸟”。 栖息地高度海拔2800—42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