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Glareola maldivarum Forster
目: 鸻形目
科: 燕鸻科
属: 燕鸻属
特征描述: 体形及飞行姿势与燕类相似;尾呈叉状;翅长在170mm以上;上体棕灰褐略闪铜绿光辉,尾上覆羽的白色十分明显;下体前部棕褐,向后渐变为白色;腋羽栗红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蒙自(Rothschild,1926)。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整个上体除尾上覆羽白色外,概呈橄榄褐色或灰褐色,略闪铜绿色光辉;初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与背同色;尾羽端部黑,基部白色,外侧尾羽基部的白色逐渐扩大;最外侧尾羽最长,形成叉尾状。颏、喉污白沾淡赭色,下胸部多淡赭色,向后逐渐变淡;腋羽栗棕;肛周及尾下覆羽纯白。两性相似。 虹膜褐色;嘴黑色;跗蹠及趾黑褐色。
分布: 蒙自、昆明,旅鸟。在东北北部,内蒙、山东、福建等地有繁殖记录。在其它地区为旅鸟。国外见于亚洲中部、东部、印度支那及马来西亚。
资料: 据郑作新(1963),普通燕鸻在山东微山湖结群繁殖,4月底至7月中旬为繁殖季节,在草地中产卵。以昆虫为食,尤其嗜食蝗虫,对农业十分有益。 栖息地高度海拔300--1820m。资源现状为罕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