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山鵰

拉丁名: Aquila fasciata fasciata Vieillot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鵰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金鵰为小,翅长于450mm,不及550mm;后头和后颈的羽毛圆形;后趾的爪较上嘴(从蜡膜前缘量起)为长;第7枚初级飞羽的外翈不狭窄,且无缺刻。成鸟上体主要呈暗褐色,下体白色沾栗而具黑色羽干纹;幼鸟下体棕栗色而具黑色粗著羽干纹;尾羽端部具一宽阔的黑褐色端斑,羽缘淡棕白色。

亚种分布: 在Mayr & Cottrell(1979)的《世界鸟类名录》中记录2亚种;在Howard & Moore(1980)的《世界鸟类名录》中记录3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昆明花红洞l989.12.5.。

形态特征: 雌性幼鸟(冬羽):背面暗褐;前额至后枕每羽中央黑色,羽缘棕褐色,呈纵纹状;初级覆羽和初级飞羽表面黑褐色;初级飞羽内翈基部具灰白色云石状花纹,其底面呈黑白相间的带斑,羽轴牙白色;次级飞羽亦暗褐色,隐现灰褐色云石状花纹,内翈尤为明显;尾羽灰褐色,散布黑褐色云石状花纹,每羽具宽阔的黑褐色次端斑,端缘淡棕白;眼先灰白,须羽黑色,颊和耳羽棕栗色,颈侧砖棕褐色,每羽中央轴纹黑褐色。颏、喉、胸及 其腹面余部棕栗色,满布黑色纵纹,羽基白色。 虹膜棕褐色;蜡膜和嘴角暗黄色,嘴基蓝灰,尖端黑色;趾灰黄,爪黑色。

分布: 昆明,旅鸟(可能属地方性迁徙鸟)。省外分布于贵州、湖北、广西、广东等长江以南地区。国外分布于欧洲南部、非洲北部和印度、缅甸、泰国等地。

资料: 1989年12月5日在昆明市西郊花红洞附近的山地见l只独栖于树上,性孤独而凶猛。捕食鼠类及其它小型兽类。据王紫江等(1984)报道,某年10月在昆明采集1只性别不清的鸟。 栖息地高度海拔2200m左右。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