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quila heliaca heliaca Savigny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鵰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草原鵰略大,翅长在530(♂)及600(♀)mm以上,成鸟背面黑褐色,肩羽白色;幼鸟体羽呈条纹状。后趾的爪较上嘴(从蜡膜前缘量起)为短;一般不及50mm。
亚种分布: 全世界记录2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盈江1991.3.。(盈江县林业局工程师何秀仕采集标本)。
形态特征: 幼鸟(冬羽):前额,头顶至后颈淡棕褐,各羽呈矛状,每羽贯以纤细的黑色羽干纹;羽缘黑褐色,羽尖缀以淡棕白色细点;上背及肩羽暗褐,各羽贯以宽阔的棕白色纵纹;下背至尾上覆羽淡棕色,杂有暗褐色斑块;最长的尾上覆羽纯棕白色;翅上小覆羽与肩羽相似,但羽端缘棕白色较宽;中覆羽和大覆羽亦褐色,羽端棕白色,形成显著的翼斑;初级覆羽和飞羽黑褐色,羽端缘以宽窄不等的白斑,内翈基部有云石状灰白色横斑;翅缘淡棕色,翅下覆羽棕褐,羽缘渲染黑褐色;眼先淡棕褐,须羽黑色;颊部、耳羽和颏、喉淡棕黄色;胸、腹、胁部和腋羽的羽缘浓黑褐色,中央淡棕色,呈条纹状;覆腿羽和尾下覆羽纯淡棕黄色。尾羽浓褐,中央尾羽表面及外侧尾羽外翈显灰棕褐色,外侧尾羽内翈多染黑褐色;尾羽端缘以淡棕黄色。 虹膜淡褐色;蜡膜黄色;嘴缘黄绿色,嘴角褐色,尖端黑色;趾黄色,爪黑色。
分布: 盈江,旅鸟。省外分布新疆天山,繁殖鸟;东北、河北、河南,旅鸟;青海、陕西、长江中、下游以至福建、广东,罕见冬候鸟。国外分布于欧洲东南部、俄罗斯、伊朗、土尔其斯坦、贝加尔地区;冬季迁至非洲东北部、印度北部、泰国和印度支那北部地区。
资料: 据记载,白肩鵰栖息在森林草原地带,大多是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在山地海拔1300—1400m;有的生活在平原和丘陵,河流的沙岸及湿地。食性主要以中、小形兽类和鸟类为食,兽类中特别嗜食黄鼠、兔,平均一天要捕食400--600g的肉(郑作新,1963)。 该种鸟类为云南省新记录。l989年12月25日从贵州省盘县送来1只在当地猎获的幼鸟,其形态特征与上述标本相同。标本保存在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该种亦属贵州省新记录。 栖息地高度海拔210--3300m。资源现况为罕见种,属国家I级重点保护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