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Picus chlorolophus chlorolophoides(Gyldenstolpe)
目: 鴷行目
科: 啄木鸟科
属: 绿啄木鸟属
特征描述: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新平1976.12.7.;贡山独龙江1990.10.11.;潞西:三台山l962.4. 12.,勐旺l965.3.10.;耿马:孟定1960.4.22—24.,ll.22.,勐撒l964.4.23— 30.;镇康曼来l960.4.28.,l964.4.23.;永德勐织l964.4.24.;临沧马台l964.414—22.;景谷永平l960.5.9.;孟连宗勒l960.2.2—10.;景洪:大勐龙l960.1.11.,悠乐山1960.3.23.,橄榄坝1960.3.1.;勐海:城郊1960.2.6.,勐阿l960.3.6.;勐腊:城郊1959.5.3.,l959.7.12.,曼帕l959.5.11—14.,勐仑l959.3.19.,12.19.,易武l960.1.8.,新寨l958.5.7.。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鼻羽、前额基部至眼先具一黑纹;额、眉纹至枕、耳羽和颈侧暗橄榄绿,前额、眉纹和枕部羽端朱红色,耳羽隐现黑色纵纹;枕冠亮金橙黄色;背至尾上覆羽及翅表面辉黄绿色;飞羽褐黑色,内啊具黄白色或白色齿状斑;内侧初级飞羽与外侧次级飞羽外翈渲染栗红色,缘以辉黄绿色;尾羽褐黑,中央尾羽基部缘以橄榄黄绿色;眼周、颊纹黄白或污白色,颚纹橄榄褐,羽端缀红,形成斑块;下体橄榄绿褐色,颏、喉斑杂白色纤细横纹斑,胸橄榄绿褐色较深;下体余部及两胁橄榄绿褐色略浅淡,满布灰白色横斑。 雌性成鸟:羽色与雄鸟相似,仅枕部两侧羽端缀红,前额、前上方及颚纹羽端不缀红 幼鸟:1960年3月1日采自景洪橄榄坝,与雌鸟相似,唯尾羽及飞羽均被鞘,较短。 虹膜朱红色;嘴灰黄色,先端及上嘴嵴角褐色;跗蹠及趾灰绿褐色,爪角黄色。
分布: 国内仅见于云南新平、贡山、潞西、盈江、景谷、孟连、思茅、耿马、镇康、沧源、临沧、景洪、勐腊、勐海等县,留鸟。国外尚见于缅甸南部及泰国北部。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中,有时可见与其它鸟群一起活动。食物以昆虫和野果为食。剖检3—4月采自滇西的5胃,胃内有蚂蚁4 次,榕果l次。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500--1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