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Picus flavinucha flavinucha Gould
目: 鴷行目
科: 啄木鸟科
属: 绿啄木鸟属
特征描述: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橄榄绿,或多或少缀以红褐色;耳羽和颈侧暗橄榄绿褐色;枕冠及后颈亮金橙黄色;上背至尾上覆羽、翅上覆羽及内侧飞羽表面概呈辉黄绿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均具黑褐色和深棕红色相间的横斑,棕红色横斑较宽;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两嗍基部有时缘以黄色;颏、上喉及颚纹淡柠檬黄;下喉褐黑沾绿,斑杂白色纵纹;上胸暗橄榄绿褐色,下胸浅淡;腹、胁及尾下覆羽转为浅橄榄灰褐色,有些标本胸、腹部略沾黄色。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唯颏、上喉及颚纹为棕褐色。 幼鸟:1966年5月10日采自澜沧营盘一幼鸟(性别不详)与雌鸟相似,唯体形较小,头顶几不缀棕褐,腹部羽端沾黄较多。 虹膜棕红色,嘴铅灰色,先端淡黄;跗蹠和趾铅灰沾绿色,爪角褐色。
分布: 国内仅见于云南勐海、孟连、澜沧、龙陵、潞西、盈江、耿马、沧源等县,留鸟。国外见于尼伯尔、锡金、不丹、阿萨姆、缅甸等地。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