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角犀鸟

拉丁名: Buceros bicornis homrai Hodgson

目: 佛法僧目

科: 犀鸟科

属: 犀鸟属

特征描述: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勐腊:勐仑l 958.11.4.,曼帕l959.5.16—18.,l960·3·13·,勐远1960.2.。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围绕盔突侧面及后面的羽毛、头侧、颏和上喉黑色;颈部白色,或多或少渲染黄色;背、腰、肩羽、两翅、胸、上腹、翅下覆羽均呈黑色;初级覆羽、大覆羽具白色端斑,与飞羽基部的白斑一起形成明显的翼斑;除最外侧一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均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下腹、肛周、尾下覆羽及覆腿羽白色;尾羽亦白色,近端部具一道宽阔的黑色横斑。两性相似。 亚成体:与成鸟相似,但盔突较小,前部尚未形成二个突起。 雄鸟虹膜血红,眼周肉红,眼睑黑色;嘴及盔突牙黄色,在端部渲染橙红色,盔突前端及后端均具黑色块斑;下嘴基黑色;跗蹠及趾铅绿色。雌鸟虹膜珍珠白色,盔突前端及后端不具黑色块斑,余部与雄鸟相同。

分布: 仅见于云南盈江、耿马、沧源、勐腊、景洪等县,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锡金、不丹、缅甸、泰国、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及苏门答腊等地

资料: 常见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结大群活动。在山麓多果树的森林中不难发现其踪迹,时而鼓翼,间而滑翔,从一处飞往另一处,飞行时发出很响的声音,鸣叫声响亮而粗厉,类似“guo—han—mu,guo—han—mu”。通常在树上觅食植物果实,偶尔也见在地上捡食落下的果实及捕食地上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剖验1只5月采自勐腊曼 帕的鸟胃,胃内有无花果、鼠类的颌骨及四肢骨、鞘翅目昆虫等。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270--8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