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头蜂虎

拉丁名: Merops viridis viridis Linnaeus

目: 佛法僧目

科: 蜂虎科

属: 蜂虎属

特征描述:

亚种分布:

采集地: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额、头顶、后颈、上背深栗色;下背、肩、翅上覆羽及三级飞羽表面草绿色,羽端渲染蓝色,三级飞羽端部尤著;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外翈亦呈草绿色,羽干及羽端黑褐色,内翈黑褐,缘以暗棕褐色;第1枚初级飞羽几呈纯黑褐色;腰及尾上覆羽亮蓝色;尾羽表面蓝色,中央尾羽特别延长;眼先、眼下、耳羽黑褐色,形成贯眼纹;颏、喉蓝色,颏角有的沾绿色;上胸鲜绿,下胸至腹渐淡,尾下覆羽呈浅蓝色;腋羽及翼下覆羽淡棕褐,翅缘渲染草绿色。两性相似。 幼鸟:1985年7月2日采自个旧蛮耗。额、头顶、后颈均暗褐色,羽缘草绿色;背、翅上覆羽及三级飞羽羽缘几不渲染蓝色;中央尾羽不延长;颏黄绿,渲染蓝色,余部与成鸟相似。 雏鸟:1985年6月29日采自个旧蛮耗。头顶及后颈被羽芽;背、腰、飞羽及尾羽的羽芽已散开;喉、胸、腹部羽芽也开始散开;羽色与幼鸟相似。 虹膜褐色;嘴黑;跗蹠和趾暗褐,爪黑色。

分布: 元江、个{日、河口等地,夏候鸟。国内尚见于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及河南南部。国外分布于泰国、印度支那、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及婆罗洲等地。

资料: 单个或结群活动于河噼及其小乔木上,食物以昆虫为主,剖检采自河口的4鸟胃,胃内见有蝉、鞘翅目昆虫等。据郑作新等(1960),采自元江的l7只鸟胃内全都是昆虫,以蜂类为最多,计有l5次。 1961年4月27日采自河口南溪的l雄鸟皋丸已稍膨大。1985年6月29日在个旧蛮耗(海拔270m)发现l巢,巢置予红河岸边沙土埂的洞中,洞口离地面65cm,洞口大小为10X10cm,洞内有卵2枚,卵呈白色,大小为22。03(19.2,22,3×18.Cram。另据郑作新等(1960),5月间见其成对活动,1957年5月12日在元江采得的】雌鸟,其输卵管内已有l卵;巢筑于旷野斜坡的沟洞内。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100一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