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耳鹰

拉丁名: Accipiter badius poliopsis(Hume)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鹰属

特征描述: 上体灰褐,耳羽褐色,下体白色,喉部具一条灰色中央喉纹;胸和腹满布棕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横斑,尾下覆羽纯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6亚种,我国记录2亚种,云南仅有1亚种。

采集地: 勐腊1983.6.25.;景洪勐养l960.3.31.。

形态特征: 雌陛成鸟:前额、头顶至后颈黑褐,后颈羽基白色,常显露呈白色杂斑;上背至尾上覆羽,肩羽,翅上覆羽和内侧次级飞羽表面均灰褐色;翅上小覆羽的褐色较暗浓,初级飞羽呈暗褐色,具黑褐色带斑;眼先灰白,须黑色;颊,耳羽至颈侧褐灰色,耳羽多褐色;颏和喉白,具纤细的褐灰色羽干纹与粗著的中央喉纹;胸腹和两肋满布棕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横斑;下腹部及覆腿羽的棕色横斑较狭且淡;尾下覆羽纯白色;翅缘和翅下覆羽淡棕白,布有棕褐色横斑;飞羽底面呈白、黑相间的带斑;尾羽灰褐,具5道黑褐色带斑,中央尾羽的带斑不完整,最外侧一对尾羽内翈的带斑呈波纹状;所有尾羽的黑褐色次端斑较宽阔,羽端缘白色。两性相似。 幼鸟:上体暗褐,羽缘棕褐;头和颈的棕褐色羽缘较宽阔;后颈羽基白色,常显露;肩羽和最内侧次级飞羽具宽阔的白色羽基;最外侧的尾羽具7道窄形暗斑,其余尾羽具5道宽形带斑。下体白色,具宽阔的暗褐色纵纹,腹部和覆腿羽的纵纹呈点斑状(Baker,1928)。 虹膜金黄;蜡膜黄色;嘴黑色;跗蹠黄色,爪黑色。

分布: 勐腊、景洪、腾冲等地,留鸟。国内分布于贵州、广东、广西、海南岛,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缅甸、泰国、越南等地。

资料: 栖息于热带和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区,也见在开阔的田坝区活动觅食,捕食昆虫和动物。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20—1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