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颈鸬鹚

拉丁名: Phalacrocorax niger(Vieillot)

目: 鹈形目

科: 鸬鹚科

属: 鸬鹚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普通鸬鹚相似,但体形较小,翅长215mm以下;尾羽12枚,头无羽冠;成鸟体羽主要呈辉亮黑色。

亚种分布:

采集地: 耿马孟定1960.4.10一17.,l964.5.20.;腾冲l960.3.27—29.;潞西芒市l962.4.22.;陇川户撤l966.4.2.;瑞丽l991.3.7.。

形态特征: 成鸟:体羽亮黑色,闪耀墨绿色金属光泽;眼先和眉纹斑杂白色短羽,两颊和枕部杂白色丝状细羽;后枕部羽毛稍长;肩羽、翼覆羽及飞羽外表银灰色,缘以亮黑色,呈鳞斑状;飞羽余部和尾羽黑褐,羽轴强硬呈暗褐色。两性相似。 幼鸟:眼先和眉纹淡棕白,上喉部白色;头、前颈至上胸暗棕褐,羽缘淡棕白;腹部白色,满布黑褐色杂斑;余部与成鸟相似。 虹膜银灰或灰白色;成鸟嘴尖端角褐,基部角黑色;幼鸟嘴角褐色;颏、喉裸露皮肤绿黄色;跗蹠、趾和蹼均黑褐色。

分布: 耿马、腾冲、潞西、盈江、陇川、瑞丽,留鸟。蒙自为夏候鸟(郑作新,1987)。在我国仅分布于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国外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地。

资料: 栖息于大盈江、陇川江、怒江等河流沿岸的树木、灌丛或石头上,或游于水中捕食鱼类。单个或十多只结群活动。剖验6只鸟胃,见有小鱼、泥鳅、淡水虾和昆虫碎片,全为动物性食物。嗜食鱼类,对水产养殖业有一定危害。 栖息地高度海拔500--850m。资源现状,据近几年考察,在大盈江、陇川江和瑞丽江河谷地带,为常见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