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鸢

拉丁名: Haliastus indus indus(Boddaert)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栗鸢属

特征描述: 体形较黑鸢小,头、颈、上背和喉、胸、腹部概白色而具黑色纵纹;下背、两翅和尾羽栗红色。尾端圆形。

亚种分布: 全世界3亚种,我国仅有指名亚种。

采集地: 盈江县城郊l979.1.18.。

形态特征: 雌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至上背、头侧、颈侧及颏、喉、胸和上腹均白色,具黑褐色纵纹,以头部的黑色纵纹较细密,上背、胸和腹部较宽疏;下背至尾上覆羽、肩羽、翅上覆羽和内侧飞羽均栗红色,羽轴纹黑褐色;小翼羽和初级覆羽的栗红色较暗,羽端渲染黑褐色;外侧5枚初级飞羽外翈和内啊j大部亮黑色,第6枚端部亦黑色;尾羽栗红色,内翈散布黑褐色波状横纹,羽端栗红色较浅淡,几呈棕白色;翅下覆羽、腋羽、尾下覆羽和覆腿羽与背同色。 虹膜暗褐;嘴基黑蓝,尖端黄绿,蜡膜暗黄绿;跗蹠和趾亦呈暗黄绿色,爪呈黑褐色。

分布: 腾冲、盈江、丽江、思茅,留鸟。国内曾录于湖北汉口、江西、福建、广西梧州,夏候鸟;江苏镇江、广东等地,旅鸟。国外分布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和印度支那。

资料: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开阔田坝区及江河水域地带,有时栖歇在农田和村寨边缘的大榕树上。常见单个或成对活动,捕食蛙类、鱼类,鼠类及昆虫。l979年1月8日在盈江剖1只鸟胃,内含物为鱼类残骸(彭燕章等,1987)。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24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