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脚渔鸮

拉丁名: Ketupa flavipes(Hodgson)

目: 鴞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渔鸮属

特征描述: 体形似褐渔鸮,但较大,体长约600mm。体羽橙棕色,上体具宽阔的黑色纵纹;飞羽及尾羽具暗褐色横斑;下体散布黑褐色纵纹,但无狭窄的暗褐色横纹,与褐渔鸮有别;喉具白斑,耳羽较长;跗蹠前缘被浅棕黄色绒羽过半,后缘超过1/3,与马来渔鸮有别。

亚种分布:

采集地: 景洪勐养1959.(月、日不详)

形态特征: 成鸟:眼先浅棕白色;羽须转黑色;两颊棕褐,羽干纹黑色;耳羽簇发达,突出于头顶两侧;头顶至上背橙棕色,具宽阔的黑褐色纵纹;下背暗褐而缘以棕黄色;肩羽外(甲+羽)纯淡棕黄色;翅上覆羽和飞羽暗褐色,两(甲+羽)均具橙棕色横斑,内(甲+羽)的橙棕色横斑或多或少杂有褐色斑点;尾羽黑褐,亦具橙棕色横斑;颏淡棕白,羽须黑色;喉白色,形成白色喉斑,具纤细的黑色轴纹箭形端斑;下体余部橙黄,散布黑褐色纵纹,肛周及尾下覆羽的黑褐色羽干纹较细狭,不甚明显;覆腿羽浅棕黄色,前缘被羽超过跗蹠之半,后缘超过1/3。两性相似。 虹膜鲜黄;嘴角黑,上嘴先端角黄色;蜡膜暗绿色;跗蹠灰黄色,爪暗角黄色。

分布: 景洪、永善等地,繁殖鸟。国内尚见于甘肃南部、陕西南部、江苏南京、安徽南部、浙江、湖北神龙架、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国外见于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北部及中南半岛。

资料: 主要栖息于靠近溪流的林中,一般黄昏时活动觅食,有时也在白天活动和捕食。捕食时,停栖于水边的高树枝上,俯视水面,见有食物即向下猛扑,用爪捕捉食物。食物以鱼类为主,也捕食蛙类。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20--76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