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渔鸮

拉丁名: Ketupa zeylonensis orientalis Delacour

目: 鴞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渔鸮属

特征描述: 大型鸮类,体长约500mm。上体棕褐,具粗著的黑色羽干纹及淡褐色云石状斑纹;两翅和尾黑褐,具棕白色或棕褐色横斑;下体淡棕黄,具较细的黑褐色羽干纹及狭窄的浅褐色横纹;耳羽突明显,喉具白斑。

亚种分布: 全世界4亚种(Peters,1940;Howard&Moore,1980),我国有orientalis亚种。

采集地: 昆明1959.12.9.;景洪小勐养1960.4.15.;勐腊l959.5.16.;双江1976.;腾冲大塘l960.6.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面盘棕黄,具黑色羽干纹,眼先须状羽黑色;前额、头顶、后颈、耳羽突及上背棕褐,具宽阔的黑色羽干纹,在后颈和上背羽干纹变得更为宽阔;下背、腰及尾上覆羽浅棕褐色,散布较狭窄的暗褐色羽干纹;肩羽与上背同色,具宽阔的暗褐色羽干纹,并杂浅褐色和皮黄色云石状斑纹,外侧几枚的外(甲+羽)呈白色;翅上覆羽暗褐而具皮黄色羽缘及点斑,中覆羽具白色羽端,大覆羽外(甲+羽)的皮黄色羽缘较宽阔;飞羽黑褐,内(甲+羽)具杂有褐色斑点的棕黄色横斑,外(甲+羽)具黄白色横斑,内侧飞羽的黄白色横斑上杂有褐色斑点;尾羽暗褐,具杂有褐色斑点的棕白色横斑;颏白,喉部羽基亦呈白色,先端具黑色羽干纹,形成一白色喉斑;下体余部浅棕黄,散布狭窄的黑褐色羽干纹及纤细的浅褐色横纹。两性相似。 虹膜金黄色;嘴浅灰绿色,尖端较暗;蜡膜绿灰色;脚角褐色。

分布: 昆明、景洪、勐腊、蒙自、腾冲等县,留鸟。国内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国外见于缅甸东北部及中南半岛。

资料: 主要栖息于近水地区的树林中,有时成对栖息在枝叶稠密处,但通常保持一个短距离,为半昼行性鸮类,常在下午以后从它的栖息地出现。猎食时,常在水面上下飞翔搜索猎物,有时甚至掠过水面,把猎物从水面抓出来。食物主要为鱼类、蛙类等水生生物。剖检l胃,胃内有青蛙1只及蜥蜴类碎片。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600一19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