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Aviceda leuphotes syama(Hodgson)
目: 隼形目
科: 鹰科
属: 鹃隼属
特征描述: 上嘴侧缘具双齿突;上体主要呈亮黑色,后枕具长形黑色冠羽,形如辫子;肩羽白色,端部黑色;飞羽外翈渲染栗红色。上胸领斑白色,下胸和腹部具暗栗色横斑。
亚种分布: 全世界4亚种,我国记录3亚种。wolfei亚种下体后部的栗斑具宽阔黑缘,其间的黄白色横斑较窄。主要分布于四川万源、峨嵋山一带;指名亚种下体后部的栗斑无黑缘,其间黄白色横斑较宽。分布于海南岛。syama亚种的胸斑几全为黑色,见于云南南部、广西瑶山和广东等地。
采集地: 景洪:橄榄坝1960.4.6.,勐养井伞l960.4.9.;河口南溪l961.5.3.。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前额、头顶、后颈、背至尾上覆羽及尾羽表面概为亮黑色,闪耀铜绿黑色金属光泽;后枕部有2—4枚亮黑色长形冠羽;肩羽基部白色,端部黑色;翅上覆羽与背同色;初级飞羽黑色,内侧几枚的外翈染栗红色;次级飞羽亦黑色,外翈渲染栗红色,并具白色块斑;头侧、颏、喉和颊部黑褐色;下喉与上胸之间具宽阔的白色领斑;上胸黑色,下胸及两胁具棕栗色与淡棕白色相间的横斑;下腹、覆腿羽、翅下覆羽、腋羽和尾下覆羽黑色;飞羽和尾羽底面灰色。两性相似。 虹膜红褐色;蜡膜铅灰蓝,嘴角黑色;跗蹠蓝黑,爪角黑色。
分布: 南部河口和西双版纳州,留鸟。省外分布于广西西南部兴安、融安、三江、金秀、百色、靖西、宁明、龙州、南宁,贵州遵义、贵阳、贵定,广东北部和东部。国外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南坡、尼泊尔、阿沙姆和缅甸北部等地。
资料: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中,多单个活动,捕食昆虫和小动物。 采集地高度海拔160—62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