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鸮

拉丁名: Tyto capensis chinensis(Hartert)

目: 鴞形目

科: 草鸮科

属: 草鸮属

特征描述: 体形极似仓鸮,唯面盘呈浅灰棕红色;上体黑褐色,散布棕黄色斑块及白色细小点斑;飞羽棕黄,具暗褐色横斑及端斑;中央尾羽棕黄,具黑褐色横斑;下体浅棕白或棕黄色,散布黑色细小点斑。

亚种分布: Peters(1940)和Haward&Moore(1980)均将草鸮列为Tyto longimembris 和Tyto capensis两个种。郑作新(1987)及郑作新等(1991)将T.longimembris 列为T.capensis的同物异名。全世界计有7亚种,中国记录有chinensis和pithecops两亚种。pithecops亚种仅见于台湾。Peters(1940)将Swinhoe(1866)记录于台湾的Strix pithecops归为T.longimembris longimembris亚种的同物异名。

采集地: 昆明1985.9.15.;屏边l982.1.28.,l987.12.26.。

形态特征: 雌性成鸟:面盘浅红棕,眼先具一黑斑;面盘两侧皱领棕黄,上方暗褐,下方淡棕白具细狭的暗褐色端缘;头顶、背及翅上覆羽黑褐,羽基橙黄,显露在外,形成块斑,并散布白色细小点斑;后颈橙黄,羽端缀黑;飞羽橙黄并具暗褐色横斑及端斑;尾羽亦具暗褐色横斑,中央尾羽橙黄色,外侧尾羽外(甲+羽)黄色,内翻白色,最外侧一对的外(甲+羽)亦呈白色,仅羽干附近沾浅黄色;下体羽色变异较大,从黄白色至橙黄色,胸及两胁较浓著,除肛周及尾下覆羽外,其余各羽均具暗褐色点斑;肛周及尾下覆羽羽色较淡,从淡黄白色至纯白色;跗蹴上缘浅黄色羽毛较密,越向下越稀疏,至趾变成为短的针毛。 幼鸟:1985年9月15日采自昆明。上体羽呈基部暗褐,先端皮黄的绒羽;下体为皮黄色的绒羽;余与成鸟相似。 虹膜暗褐;嘴肉白色;脚及趾暗褐色,爪黑色

分布: 昆明、思茅、普洱、景洪、勐海、蒙自、屏边等地,留鸟。国内尚见于大陆南部及东南部。国外未见本亚种的分布记录。

资料: 栖息于山坡草地及开旷的草原。多在黄昏或夜晚活动。主要以鼠类为食,有时也捕食麻雀及其它小鸟。1989年9月在昆明花红洞发现一窝5只幼鸟,巢 筑于一棵树下的草丛中,内铺杂草,大小约30cm左右。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300一210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种类。区系从属东洋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