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名: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alexandrinus Linnaeus
目: 鸻形目
科: 鸻科
属: 鸻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与金眶鸻相似;额及眉纹白色,成鸟头顶前部具黑色带斑,头顶后部及上体为灰砂褐色;后颈具一白环;嘴短直;飞羽和尾羽黑褐;胸侧各具一褐色块斑;下体余部白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录6亚种,中国有3亚种。云南仅有指名亚种。3亚种的区别在于:指名亚种繁殖期背羽无棕色,嘴长12—16mm;dealbatus亚种在繁殖期背羽沾棕色,嘴长l7—19mm;nihonensis亚种背部在繁殖期中无棕色,嘴长亦为17—19mm。
采集地: 江川渔村1983.12.31.;通海杞麓湖1983.12.18.。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冬羽):额及眉纹白色;头顶前部黑褐色,眼先黑褐色;头顶后部及枕部灰褐色;后颈具一狭窄的白色环带,向下与喉部的白色相连;背砂灰褐,羽缘淡棕,腰亦然;尾上覆羽淡黑褐色,外侧尾上覆羽白色;中央两对尾羽灰褐,近端部转为暗褐色;外侧尾羽白色;初级飞羽暗褐色,羽干白色;内侧9枚初级飞羽外翈基部狭缘白色;次级飞羽褐色,端缘白色;初级覆羽黑褐色;其余翅上覆羽均褐色,大覆羽具白端;胸侧具一灰褐色块斑,下体余部皆为白色。 幼鸟:形态与成鸟相似,但头顶前部无黑褐色带斑;后颈无白色领环;上体的砂褐色较为暗浓。 虹膜暗褐;嘴黑色,下嘴基部黄色;跗蹠肉褐色,爪黑褐色。
分布: 江川、通海、丽江等地,冬候鸟或旅鸟,国内在内蒙、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区繁殖,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越冬。国外分布于欧洲西部,向江川、通海、丽江等地,冬候鸟或旅鸟,国内在内蒙、新疆、青海、陕西等地区繁殖,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越冬。国外分布于欧洲西部,向东至亚洲中部及非洲。
资料: 活动于河岸沙滩、沼泽草地、湖滨附近,多单只或结小群活动,觅食软体动物、昆虫、蠕虫等。 栖息地高度海拔1400—1720m。资源现状为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