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鸬鹚

拉丁名: Phalacrocorax carbo (Blumenbach)

目: 鹈形目

科: 鸬鹚科

属: 鸬鹚属

特征描述: 成鸟通体黑色;肩羽和翼覆羽铜褐色,羽缘暗蓝黑色;幼鸟上体棕褐色,下体白色,颈和体侧多杂棕褐色;体形较大,翅长300mm以上。

亚种分布: 全世界分化为6个亚种(Mayr & Cottrell,1979),我国仅有sinensis亚种。

采集地: 昆明滇池1961.1.12.;景东川河l957.1.16.;双江小黑江1960.3.23.;蒙自长桥海1983.11.27.;洱源茈碧湖1984.11.23.。

形态特征: 成鸟 (冬羽):前额、头顶、颈部、下背至尾上覆羽及整个下体呈亮黑色,闪耀墨绿色光彩;颊和上喉部白色,渲染淡棕色;上背、肩羽和翼覆羽铜褐色,羽缘暗铜蓝黑色,呈鳞片状花纹,并具金属光泽;飞羽和尾羽黑褐色,羽轴角灰褐色。两性相似。 幼鸟:前额、头顶及后颈部暗棕褐色,满布棕黄色和白色细纹;下背至尾上覆羽黑褐色;上背、肩羽和翅上覆羽与成鸟相似,但羽色较淡;颊和上喉淡棕白,前颈至上胸部淡棕白而满布暗棕褐色斑纹;下胸至腹部中央白色,多少斑杂暗棕褐色;胁部黑褐,下胁部斑杂白色;飞羽和尾羽暗棕褐色,旧羽呈淡棕褐色;翅下覆羽和腋羽亦呈暗棕褐色;尾下腹羽黑褐色。 虹膜翠绿色;嘴峰黑褐,上嘴两侧和下嘴灰白,嘴甲角质灰白色;眼先、眼睑淡黄沾灰;嘴角及下嘴底部、喉囊的裸露皮肤呈黄色,稍沾绿色;跗蹠、趾和蹼均为黑色。

分布: 云南全省,广布于各高原湖泊及江河水域,长江以南各地为冬候鸟,在东北和西北地区繁殖。国外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各地。

资料: 普通鸬鹚每年10月末从北方迁来云南,在高原湖泊和江、河等水域越冬,翌年三四月迁离。越冬期间常见单个或5~6只结群活动,有时也见十多只结群。1983年11月26日下午4点,在蒙自县长桥海考察时,在湖边的一棵树上见l4只的一群,其9只的体羽纯黑色,另5只背羽黑色,喉和胸腹部棕白色。从这一越冬群体看,成鸟体羽纯黑,幼鸟下体多少呈棕白色,成鸟占64%,幼鸟占36%。鸬鹚在水中游泳时,常排成“一”字形,有时成两行,有时也成“人”字形。受惊集群起飞。夜晚群栖于湖边的一棵树上。l984年11月至l2月对滇西高原湖泊的调查中,在洱源县茈碧湖见31只;剑川县剑湖见8只;大理洱海见4只。鸬鹚的主要食物是鱼类,对渔业生产有一定危害。但是,有些渔民驯养鸬鹚捕鱼,又称“鱼鹰”。 在云南省分布于海拔800--26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