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喉太阳鸟

拉丁名: Aethopyga gouldiae dabryii(Verreaux)

目: 雀形目

科: 太阳鸟科

属: 太阳鸟属

特征描述: 全长95~155mm。雄鸟头顶和喉辉紫蓝色,背呈暗红色;腰和腹部黄色;胸部或与背同为红色,或与腹部同为黄色,或黄色染以红色。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有4亚种,中固有2亚种,云南有l亚种。

采集地: 贡山:拉普l973.6.22.,双拉娃,l973.6.20.~7.2.,l2号桥l973.4.22~28.,七箐l973.4.13.;福贡:知子罗l978.6.23.~7.16.,碧罗雪山l978.6.16.;泸水1960.5.23.;潞西勐旺l965.3.15~19.;腾冲大塘l965.5.26.~6.4.;丽江l960.7.3.;风庆白腊1964.7.19.;景东:黄草岭l964.11.17~l9.,温卜l964.8.25.~9.2.,磨刀河1964.8.16.,忙垂l957.2.27.;宾川鸡足山1981.1 1.9~12.;景洪攸乐山1960.3.27.;勐腊易武1960.1.17~28.;文山平坝l961.6.21~26.;马关都龙l961.6.5~8.;石屏龙朋1985.6.18.;蒙自期路白1985.4.10.;屏边大围山1985.4.10.~5.4.;昆明谷律l989.4.:

形态特征: 雄性成鸟:头顶、喉、耳羽后侧的点斑以及胸慨辉紫色;眼先、颏绒黑;耳羽褐黑染以暗红色;颊、眼后上方、后头、颈侧、背以及中、小覆羽均暗红;腰羽鲜黄色;尾上覆羽和中央尾羽基部2/3呈紫蓝色而具金属光泽;央尾羽延长部分近黑;外侧尾羽黑褐色,羽缘微具紫蓝色反光,羽端转褐灰色,向外渐形扩大;飞羽、初级覆羽、大覆羽概暗褐,外(甲+羽)缘橄榄黄;上胸暗红,下胸转为火红,至腹部、肛周和尾下覆羽渐转成鲜黄色;翅下覆羽纯白。 雌性成鸟:上体橄榄黄;头顶羽基暗褐,多展露于外;腰黄;翅暗褐而具橄榄黄羽缘;中央尾羽暗褐;外侧尾羽黑褐色,概外缘以橄榄黄,并具近白色先端;颊、耳羽、颈侧灰褐,或沾橄榄绿;喉灰色,染以橄榄黄或淡橄榄黄;胸部多呈灰色或绿黄色,其余下体灰褐而缀以黄色,或呈浅黄染以灰色。 雄性幼鸟:采自9~ll月的标本。额、头顶灰褐;后头散有少数金属紫蓝色羽片;耳后和胸侧各具辉紫蓝色的小形块斑;眼先绒黑;耳羽黑褐而染以暗红色;眼上后方、颈侧、背以及中、小覆羽的暗红色较成鸟浅淡;腰鲜黄;翅和尾羽与雄性成鸟相似;喉部中央暗紫,具金属光泽;喉侧有灰色纵纹;下胸杂以黄色;余与成鸟同。 1964年9月1~2日采自景东温卜的幼鸟上体与雌性成鸟相似,其中1只鸟的下背有一片暗红色羽片;喉微灰黄;胸橄榄黄而杂有火红色;腹和尾下覆羽转为鲜黄色。 虹膜暗褐色;嘴、跗蹠和趾黑褐色。

分布: 贡山、福贡、泸水、腾冲、盈江、龙陵、潞西、丽江、耿马、沧源、凤庆、孟连、澜沧、景东、思茅、景洪、勐腊、宾川、昆明、新平、蒙自、石屏、屏边、永善、师宗、文山、马关,为留鸟。省外见于甘肃南部文县,四川北部平武、茂汶,中部成都、灌县、南充、宝兴、雅安、二郎山、峨眉山、峨边,西部康定,四南部西昌、会东、盐源、木里,东北部城口、万源,东南部南川、秀山,陕西南部周至、太白、留坝、宁陕,贵州西南部兴义、安龙,南部罗甸,东部都匀、雷山..广西瑶山、金秀,湖北西部巴东、乖川、咸丰,湖南南部,为留鸟。国外分布于印度东部阿萨姆以东至泰国北部以北的中南半岛。

资料: 蓝喉太阳鸟栖息于高山阔叶林、沟谷林、稀树灌丛以至河边和公路边的乔木树丛和竹丛中,常活动在盛开花的树丛或森林中层以上的寄生植物花丛中,但未见它们在近地面的花朵间觅食。常见单个或成对活动觅食,偶见三五只结小群活动。飞行时或集聚觅食时,彼此间都保持较远的距离。鸣声高,但不尖细。 1月在西双版纳采得l只雄鸟,l枚中央尾羽已脱落,新羽芽刚长出。1965年3月19口在潞西(海拔l600m)采得l只正换羽的雄鸟,体羽有换羽痕迹,新尾羽已长全。l961年6月5日及l973年6月22日,分别存马关(1500m)和贡山(1800m)采得正换羽的雄鸟,前者中央尾羽已脱落l枚,新羽尚未长出;后者左侧中央尾羽未换,右侧已长出1/3新羽。l964年8月中下旬在景东采得的3只雄鸟体羽均有换羽痕迹,其中2只尾羽正脱换.尚未长全。同期采得的2只雌鸟亦正换羽,其中1只除右侧3枚尾羽未换外,其余尾羽正在脱换,两翅第7枚初级飞羽未长全;另外l只中央尾羽刚出鞘。 蓝喉太阳鸣以花蜜、花蕊和昆虫为食. 栖息地海拔1000~3100m资源状况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界,喜马拉雅东部山地至印度支那半岛的特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