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翅旋壁雀

拉丁名: Tictuodroma muraria nepalensis Bonaparte

目: 雀形目

科: 鳾科

属: 旋壁雀属

特征描述: 全长l50~177mm。嘴细长略下弯;体羽灰色;两翅沾粉红;飞羽具明显白斑;夏羽喉黑,冬羽喉转白。两性相似。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2亚种(Howard & Moore,1980),我国有l亚种,云南有分布。

采集地: 贡山1973.12.29~31.;泸水:大兰茂l974.2.18.,六库l974.2.17.;中甸上桥1981.10.20.;永善井底l963.11.24.;盐津l963.11.25.。

形态特征: 成鸟(冬羽):额、冠和枕灰色染棕;眼周微白;眼先灰黑;颈、背、肩羽均灰;腰和尾上覆羽呈石板灰;尾羽基部渲染粉红色;中央尾羽黑色而具灰端,外侧尾习习具向外逐渐增大的白色次端斑,最外1对尾羽外(甲+羽)先端一半几纯白;乜羽黑色,羽端微白,除外侧3枚初级飞羽外,余外(甲+羽)基部均粉红;第2~5枚初级飞羽内(甲+羽)具2个白色圆斑,第6枚具l个同形白斑;中、小覆羽胭红;初级覆羽及外侧大覆羽内(甲+羽)黑褐,外(甲+羽)与中、小覆羽同色;内侧大覆羽和内侧飞羽黑褐并渲染灰色;颏、喉纯白;下体呈深石板灰,尾下覆羽先端缀A:翅下覆羽灰黑染红;腋羽红色。 成鸟(夏羽):头、颈与上体同为深灰色,上体微染棕黄;颊、颏、喉均黑;下体灰黑;余部与冬羽相似。 虹膜暗褐:嘴、跗蹠和趾黑色。

分布: 贡山、泸水、中甸、丽江、大理、昆明、永善、盐津,为冬候鸟。省外见于新疆西部阿拉套山脉、天山、乌什和喀什,南部阿尔金山,西藏南部札达、普兰、绒布寺、林周、日布、扎卡曲河谷、昌都地区北部类乌齐以及西南部,青海东部天峻、祁连、玛沁、柴达木盆地东部希里沟,南部治多、曲麻莱、玉树,甘肃东部天祝、兰州、榆中,南部武都、文县,宁夏贺兰山,内蒙古包头,四川北部石渠和道孚,北部松潘、理县,中部宝兴、雅安、乐山,西部康定至巴塘,西南部美姑、米易,为留鸟或繁殖鸟;东北西南部和河北兴隆,为繁殖鸟或留鸟;北京、河北小五台山、河南,陕西南部眉县、太白、镇安,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广东,为冬候鸟(?)、留鸟。l玉l#b广泛分布于欧洲和西南亚地区。

资料: 栖息于开阔河谷地带,在云南西北部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河谷地区较为常见。栖息在枯枝、电线杆和石岩的突出处。多见单个或成对活动,具有攀爬于陡峭的岩壁上,双翅展开,身体紧贴岩石,将嘴深入岩壁缝隙中觅食昆虫、蜘蛛等动物性食物的习性。剖检采自中甸上桥头的2只鸟胃,见有蜘蛛(2次)、小甲虫(1次),胃容物中全为动物性食物。 栖息地海拔1 500~3 900mm。资源状况为稀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