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垂麦鸡

拉丁名: Vanellus indicus atronuchalis(Jerdon)

目: 鸻形目

科: 鸻科

属: 凤头麦鸡属

特征描述: 体形中等。整个头部、后颈、两颊、颏、喉和胸黑色;后颈下缘具白色领环;眼后纹白色;上体紫铜褐,闪绿色金属光泽;尾上覆羽白;尾羽白而具黑色次端斑。下体余部纯白色。眼先具鲜艳的红色肉垂,易与其它麦鸡相区别。

亚种分布: 全世界共有4个亚种。我国仅有atronuchalis亚种。

采集地: 思茅1956.12.27.,l957.5.1.;永德:勐底1964.8.10.,大雪山1964.4.17.;耿马:城郊1960.2.29.,l964.5.6.,孟定四方井1960.4.10一24.;双江:城郊1960.3.26.,勐库l960.4.1.;景洪:橄榄坝l957.3.18.,小勐养1960.2.12.,勐龙l960.2.24.勐腊:城郊1959.5.4—8.,l959.9.12.,l960.1.1.,1960.2.6.—29.,l960.5.2—27.,小勐仑1960.I.5.,l960.2.6.,勐醒l959.12.15.;勐海:城郊1960.3.1.,勐阿l960.3.10.;陇川:户撒1966.3.31.;盈江l960.5.21.。

形态特征: 成鸟:前额至后颈黑色,后颈的黑色部分形成半圆形,其后有一白色领环,并下延至胸侧;肩、背、翼覆羽铜褐色,闪淡铜绿色带紫红色的金属光泽;外侧翅上覆羽端部白色,形成明显的翼斑;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纯黑色,次级飞羽基部白色;眼后及耳羽白色形成极明显的白斑;尾羽白而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中央尾羽具褐色端斑,其余尾羽端缘白色;尾上覆羽白色;颏、喉、胸黑色;腋羽白色;翅下覆羽及下体余部均白色。 亚成鸟:与成鸟相似,但头、胸部多呈褐色;颏白;翼覆羽具皮黄色羽缘。 虹膜红褐色;眼周及眼先肉垂亮红色;嘴红色具黑端;跗蹠和趾鲜黄色,爪黑色。

分布: 思茅、永德、双江、耿马、龙陵、腾冲、丽江、大理、景洪、勐腊、勐海、潞西、陇川、盈江等地,留鸟。省外无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地区,向东至马来半岛以及印度支那各国。

资料: 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河漫滩、耕地、草地。性机警,见人接近即展翅飞离至更远处。剖检采自1、3、4、5月的7号鸟胃,计有鞘翅目昆虫、水生蠕虫、昆虫幼虫,草叶、螃蟹、小鱼、水生昆虫等。其中采自耿马孟定四方井的一鸟胃内有蚂蟥。肉垂麦鸡在云南虽为留鸟,其繁殖情况不清楚。1962年3月29日采自遮放的l雄鸟精巢已膨大,为8×5mm,1雌鸟卵巢中的卵直径最大者达4mm。4月2日采自同一地区的1雌鸟卵巢里的卵径达7mm。据此推测,肉垂麦鸡在云南南部的繁殖期始于3月底或4月初。 栖息地高度海拔200--1400m。资源现状为常见种。区系从属为东洋种。